学点历史,别想当然!收回香港靠的是国家的底气和实力!

【本文由“芳卿老爸”推荐,来自《阿根廷当选总统米莱:可用外交手段代替战争收复马岛,建议英国效仿“香港回归”模式》评论区,标题为芳卿老爸添加】

  • 麻醉师
  • 何必呢,不就是香港一个小岛,新界是按条约99年租期到期的,必须还的,但是香港岛和新界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了,分割不了了,为了香港这个城市的繁荣以及英国及西方及各种亲西方势力的利益,所以才有了50年不变,如果英国非要香港岛的主权,中国敢和英美打吗,最多收回新界,那是两败俱伤,以为香港对但是的中国很有战略意义,那是和西方交流的唯一窗口,和马岛性质一样吗

学点历史,别想当然!能收回香港靠的是国家的底气和实力!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正式拉开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会谈中,撒切尔夫人强调香港的繁荣有赖于英国的统治,并说如果现在对英国的管理实行或宣布重大改变,将对香港产生灾难性影响,强烈表示不能单方面废除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

  对于撒切尔夫人的言论,邓小平寸步不让,毫不含糊地回应道: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主权问题;再一个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是中英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否则,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不迟于一、二年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

  针对第二个问题,邓小平提出,中英两国应该合作,共同处理好香港问题。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管辖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

  对于第三个问题,在撒切尔夫人提出有人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有可能发生波动后,邓小平指出: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邓小平关于“另做考虑”的回应,态度坚决,斩钉截铁,有理有利有节,代表了党和政府应对过渡期内可能发生较大变故的严正态度。最后,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建议:“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前提是一九九七年中国收回香港,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十五年怎样过渡得好以及十五年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对此,撒切尔夫人表示接受。

  会谈后,撒切尔夫人发表声明:“今天,两国领导人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双方本着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共同目的,同意在这次访问后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中国新华社在报道上述声明时,补充了一句: “至于中国政府关于收回整个香港地区主权的立场是明确的、 众所周知的”。

  邓小平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鲜明地表达了党和政府按时收回香港的坚定决心,充分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意志。通过这次会谈,中国掌握了收回香港的主动权。解决香港回归祖国问题的基调,就这样按照中国人民的意志定了下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