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纵观《观察者网》,几乎所有的“观察者”和“观众”,包括“恨日派”和“媚日派”,对于今天的日本,是一个怎样的日本,其实并不了解。
既然对于日本都不甚了解,对于中日关系,自然也就说不清楚一个经纬脉络。
和朝鲜一样,日本的文化内核,也来自中华,但日本从没有在政治上依附中华,这是历史事实,所以日本反而对文化源自中华这一点上非常豁达和自信,甚至很多时候有意强调和突出日本文化当中源自中华的一面,并逐渐在政治、文化和民族精神层面上变得非常强势。其逻辑是:是的,我很多东西源自于你,但这因为我善于学习和吸收,反而显得我学习能力强。政治上能平等来往、军事上不落下风,至少中国大陆中央王朝的兵锋始终从来未能征服日本本土,这让日本面对中国大陆时,比起朝鲜更自信,甚至长期公然僭称自己为“中华”。
这种特质也是日本在二战后再次复兴的关键。日本历史上,第一个用武力侵犯并强势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外国,是美国,第一个彻底军事征服并军事占领日本的外国,也是美国。日本民族的文化内核也因此按照美国的文化内核而被改造,并在原有基础上,部分糅合进了美国民族文化中开放和多元的元素。与此同时,战败并被军事占领的日本,也迎来了震惊世界的经济振兴,日本的国际经济地位甚至攀上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很多历史学家在考察日本及欧洲在二战后复兴的历史时,大多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进行考察和解读,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美国对于战败国家“文化革命”的影响。事实上,美国文化在欧洲和日韩掀起的各种思想文化运动,堪称是“美国精神”在欧洲和日本的二次“文艺复兴”,极大改造了被占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性,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日本作为战败国家,战后的昭和时代,整个日本民族的精神面貌反而如此亢奋和进取。
所以,今天的日本民族,其实是同时被中国和美国文化深度改造过的民族。在古代,日本被中国改造,在近代和现代,日本被美国改造。中国在政治上无法影响日本,但是,日本现在是美国的附庸。两相对比,美国对于日本的影响,无论和历史、文化、还是现实政治,都远远比中国大得多。
今天的日本,民间对于中国的好感度不足20%,美国民众对于中国的好感度,也不足20%,日本和美国是一样的。这个并非偶然。
因为日本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美国化的日本”,或者说是“日本化的小美国”。
因为日本自认为是西方民主的好学生,对于他们眼中的“共产主义国家”,内心当然认为中国人是“不文明”的,对于中国人自然是充满鄙视的。日本的电视台和媒体,对于中国、中国人的新闻报道,几乎不可能有什么好话。
但是中国又太强大,而且个头还在迅速长大,与此同时,日本和美国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衰落,此消彼长,这个现实冲击,是日本人和美国人都无法正视的。
也就说:从对华的心态上,日本人和美国人完全一样,对中国人充满了鄙视、害怕、不甘。
有人说,日本因为侵略过中国,所以对于中国有负罪感,这无疑是自欺欺人。
这种“自动代入他人,并以为他人必然对我有负罪感,再去和对方打交道”的观点非常有毒。
理清楚经纬脉络之后,如何看待中日关系,也就呼之欲出:忽略其历史上的、和中国相关的一切文化特性,直接把日本看成是一个“小美国”,是美国的绝对附庸,是非常符合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做法。
美国的衰落,是无可避免的,因为“西方民主资本主义国家”本身的三大特性:西方,民主,资本主义。
西方,也就是历史上,西方国家的发达历史,是充满殖民、贩毒、贩卖人口、种族灭绝等等原罪的。
西方民主,本质上是一个不稳定的政治体系,是内生的不稳定,原因在于其必然的内部撕裂。国力上升时,可以掩盖很多问题,一旦发展停滞,内部支解是必然。这是一种“只可共富贵,不可共患难”的“富贵病”政治制度。也可想而知,一旦将这种制度直接移植到穷国,会出现什么状况。
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以资本为“主义”,资本增值至上,赚钱至上,什么国家、民族、社会,全部靠边站。
有这么一种说法:为了资本增值,资本家可以把绳索卖给绞死自己的人。前几年,中国社会上,就有一种声音,中国的工业可以无限制的输出,比如:把海上挖沙机械卖给越南人,比如,在印度设立先进的研发中心和手机厂、教印度人如何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并给印度人解决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这种“可以把绳索卖给绞死自己的人”。
所以美国和日本的衰落,是必然的,无可避免的。
结论:中日关系,完全看成是“中美关系”附属的一个分支,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