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吕克昂遗址与几乎同一时期的位于山东的稷下学宫,做个对比

【本文由“guan_15697204781099”推荐,来自《海雯娜:来谈谈关于亚里士多德在科学上的证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将吕克昂遗址与几乎是同一时期的位于山东的稷下学宫做个对比:

文献记载——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高等学府,东周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盛景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关于稷下学宫的位置有多处文献指向齐故城西门外:西汉刘向《别录》:“齐有稷门,齐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其下。”十六国时期南燕国临淄人晏谟《齐地记》:“齐城西门侧,系水左右有讲室,趾往往存焉”、“临淄城西门外,有古讲堂,基柱犹存,齐宣王修文学处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淄水》记载:“系水傍城北流,迳阳门西,水次有故封处,所谓齐之稷下也。”上述诸家虽然没有言明稷下学宫是在齐故城大城西门外还是小城西门外,其他还有说在小城南门外以及稷山之下的。但考之历史上所办官学皆附属于政治中心,往往处于国家中枢的西侧,因此稷下学宫不会建在荒郊的稷山山下,只会处于齐故城附近。通过考古勘探和发掘,除了齐故城小城西门外这处建筑基址群,其余文献言及的地方都被排除了。

时代——

这处建筑基址群,被战国末期齐国铸币遗存打破,同时基址下叠压战国中期灰坑,可知其建筑年代的上限应为战国中期,下限应为战国末期,整体年代应处于战国中晚期阶段。通过对建筑基址叠压灰坑出土兽骨进行碳-14测年发现,年代数据集中在400BC~390BC之间,略早于文献记载的田齐桓公田午374BC~357BC在位时间,更加证实了该处建筑基址与文献记载的“昔齐桓公立稷下之官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的记载相吻合。

与小城一体规划,一体建设——

齐故城小城是田氏代齐后新修建的政治中心,不啻是一次迁都,目的是重整政治秩序。考古发现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紧贴小城而筑,小城城壕直接把其圈护在内。可见两者是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的,当初田氏代齐后把宫城从大城内迁到小城时,就决定了同时兴建稷下学宫,既把这家官学置于肘腋之处,便于利用和控制,也将之与中枢相隔,内外之间判然有别。

建筑规制——

该处建筑基址群,处于封闭院落内,面积近4万平方米,规模大,规格高。但从建筑布局、基址形制来看,不是宫室建筑,也与一般衙署、宗庙等高等级建筑不一样。如果说是军营一类的专门设施,似乎与成排建筑的格局相合,但军营没必要建在如此高规格的夯土基址上。因此这处建筑基址群的性质更应该与稷下学宫这类官学建筑相关,加上城墙的发现,更坐实了学宫之宫的称谓。

铸币遗存——

发现该处建筑基址废弃后用作铸币作坊,其中性质的转变或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但作为国家命脉的铸币机构能够放在此处,也与此处为封闭区域且受国家控制有关。这也是此处曾为稷下学宫这类官办机构的一个间接证明。

古老相传与历史沿革——

穿过该建筑遗址中部的乡间道路历来皆称黉大道,由此路进入村庄的大门名为黉门。“黉”的意思是学府,此处道路及门址名称至今仍沿用“黉”,很可能是当年关于此地的记忆保留下来的结果。

“由以上分析可知,从地理位置、年代、建筑格局、规格、与小城关系、历史记忆等各方面分析,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均与文献记载的稷下学宫相符合,据此推断其当为稷下学宫所在。”

希望博主给中国读者介绍一下“吕克昂遗址”用的是什么证据证明那里就是亚里士多德所建立的学校。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