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雯娜:来谈谈关于亚里士多德在科学上的证据

来源:微博@海雯娜

今天谈谈关于亚里士多德在科学上的证据:1. 证明亚里士多德存在的书籍太多了。亚里士多德是我们从初中小学书上都会教的人物。希望有兴趣的人使用中文和外文的搜索引擎获取多元的信息。尽量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对比一下,特别是把正方和反方的话听进去,根据理智去判断而不是感情。在网友提出亚里士多德不存在的质疑后,有学者立刻做出了驳斥的回应:

网页链接

而质疑亚里士多德存在的谣言一直都有,但并未在西方社会产生过影响。下面篇文章告诉了读者,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存在是很难被推翻的:
亚里士多德的存在不仅有他个人的成果遗留,也有与其同时期生活的其他学者与其互动过的旁证,甚至有关于他的文物出土。提及亚里士多德文献最早出现在3世纪,而不是质疑者所说的12世纪。

网页链接

以上证据已经构成了考古学和文献学上对亚里士多德存在的坚定支持。这是一种科学判断,如果这种科学判断都不能成立,我们则需要质疑我们是否还保留考古学、哲学和档案学的价值。如果亚里士多德在这样严格的证据下,都被断定为不存在,我们完全有理由质疑我们,不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是不是有过古代文明。因为这种质疑如果能够成立,它将杀死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一切人类文明遗产。

以上外文搜索结果的发现,同我与中国西方历史学者的交流结果一致,同我个人经历的教育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我显然更难相信网络的传言。

2.
证有不证无的逻辑我当然了解。可目前的事实是,支持亚里士多德存在的证据比比皆是。但是否定亚里士多德存在的说法,只是一种假说或者一种猜想。否定亚里士多德存在的人需要做的是:

证明那些肯定亚里士多德存在的证据是假的或者偏见的。当有人说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有千万字的时候,我已经同历史学家确认过这是没有无事实根据的自我揣测。相关质疑者大概没有投入时间去钻研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而是自己臆断了一个数字或者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看到了一个数字。我们不应该对这种来源不明的''证据''不加思索就立刻相信,更不能轻易接受基于这种不可靠的'证据'而构建起来的观点。

3.
西方的学术界、我特指当代西方学术界,并没有恶意贬低中国文明的动机。西夏的早期考古甚至是由德国人Wulf-Diether Count of
Castell-Rüdenhausen的拍照引起。虽然西方人在殖民时期有过对世界文物的掠夺经历,这一点必须批判,但是对于历史还原并没太多额外的动机。坦言之,作为西方普通民众也没有贬低中国古代文明的动机。我们对文明古国确实欣赏,但是我们通常把那个时期的文明视为人类的共同文明,而不是带有现代国家属性的。如果真的觉得我们是看谁古老就敬畏谁,那我们应该对历史悠久的伊拉克和埃及持有很大的尊敬,可事实上我们根本就不会把埃及和伊拉克视为国际上的重要力量,也难谈敬畏。相反,如果哪里发现了更加古老的历史,我相信所有的正常西方学者都愿意加入到这个划时代的文献/文物发掘中。这种发现会给一个西方学者带来巨大的名利收益。

4.

实话说,任何西方人士,不论对华友好与否,都会对亚里士多德不存的说法多少感到不舒服甚至冒犯(大概就和中国人听到孔子不存在一样)。有这种不良的感受并不是因为亚里士多德是我多么崇拜的偶像,而是这种质疑暗含了对当代西方人整体的道德侮辱。如果是想通过这种叙事,来让西方人内部产生自我怀疑、实话说没啥用处。这种叙事根本不可能传播到西方社会里去。西方对这个议题的熟悉度远超过中国,从而使得这种质疑被很快破解。如果该质疑仅仅是停留在中国网络上,即便亚里士多德不存在,但亚里士多德的文化遗产——西方后期在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科学文明也并没有什么改变。这样做没什么意义。

5. 亚里士多德的文字有多少真正是他写下的,在学术界有争论。这种争论恰恰是学习和研究的一部分。我完全尊重这种争论并宽容这种争论的存在。这种争论不是昨天才有的,而是存在了很长时间。有很多西方人也有这种质疑。但要认为西方社会合起伙来欺骗了世界则大可不必。

—————————

题外话:平心而论,我自己仅仅是一个七十万粉的博主,但是我在心里经常纠结是否要迎合最大多数的网民的情绪。我很清楚,只要我天天骂西方,我流量和粉丝基数会上升很快,我的商业活动能力也因此会比现在好很多。但是我的某些心理让我抗拒这么去做。我相信很多大V博主都有过这种感受。我甚至有时候会担心我在网络中迷失自己,变成大多数声音的复读机。我不复读他们想说的、想听的内容,我就要付出一些代价,至少要经历一些争议。这就是舆论。

当一个网络大V形成影响力后,他会被他的粉丝群体所牵制。他很难保持为一个独立观点提出者,而是要不断地供给一种名为“信息”的商品给他的粉丝和网友。商品的消费者会决定给予好评还是差评。我是使用实名的网络博主,对我的过多差评甚至会影响到我的现实生活和事业。如果不是因为这种对亚里士多德否定的说法过于荒唐,我完全没有必要承担那种蒙受差评的风险说上面的话。

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个账号所展示出来的网络形象可能跟他本人的真实内心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我是流量博主,我很清楚迎合会多么容易和有益处。 

(因为原网站需要梯子,图3补充了该论文的全文翻译)

500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