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福建

​作者:張志剛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全國政協委員

500

宋元海丝,扬帆福建。“有人有钱有文化”,加油,你行的。

500

福建除了是歷史文化豐富的傳統福建,也是抓緊時代機遇的時髦福建,而福建的最大資產,是面向海洋,也就是海洋的福建。

打開世界地圖,絕大部分經濟發達先進的城市都是位處沿岸或近岸的地理位置。美國的大城市,都是分布於面向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東西兩岸,中國東部沿岸省份佔了全國人口四成,GDP更高達55%。

綜合各方面的統計,全球有50%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200公里範圍內,67%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400公里的範圍內,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帶地區。

經濟發達,自然人文薈萃,全世界的一流大學,亦是絕大部分位於這個區域之中。

500

福建自古以來,就是和海洋密不可分的省份,古籍《山海經》中已經有云:「閩在海中」。

馬可孛羅是世界級的旅行家,他到泉州之後,也驚嘆泉州港的規模和繁盛,譽此為世界第一大港。明朝下西洋的船隊,也是以福建福州長樂為駐泊基地,鄭和七下西洋的28年期間,他的船隊就駐泊長樂4年之久。福建是古代海上絲路的最重要節點,是全球公認的歷史事實。

海洋經濟,最直接的當然是海洋資源的攫取,例如豐富的海產漁獲,以及海洋以致海床的能源礦產,這些資源固然是海洋給予人類的自然饋贈,更重要的是,沿海城市有直接使用海洋運輸的經濟便利。

就算目前航空交通運輸發達,陸上基礎建設一日千里,但海運仍然是最便宜的途徑。沿岸城市除了直接享用大自然的饋贈之外,也可以利用海運便捷來發展「臨海型」的經濟;以及孕育出外向、創新、富冒險精神的海洋文化。

福建的海岸線直線長度只有530多公里,但曲線長度卻超過3300公里,迂迴曲折造成天然港灣特別多。

周前到福建調研,就特別到過「三都澳」實地考察,三都澳和閩江口、湄洲灣、泉州灣、廈門灣和東山灣合稱福建六大灣區。

灣區內凹,形成一個天然的避風良港。以三都澳為例,內凹海域700多平方公里,口小腹大,水深波平,10米以上的水深水域超過170平方公里,主航道水深30到115米,30萬噸船舶可以自由進出。

福建一省,擁有像「三都澳」般的優質天然地理條件的港口,數量冠於全國。

眾多優良港口,可以加快發展「臨海型」的經濟建設,包括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研發製造、海洋船舶工程等等。

500

而福建也積極發展海上風力發電,福建沿岸全年7級以上大風超過100多天,在「十四五」規劃的期間,福建省新增海上風電發電裝備超過1000萬千瓦,這又是海洋對福建慷慨的饋贈!

天助之外,更重要的是人助,福建人具備面對海洋的文化——外向和具冒險精神。

根據一項最新統計,旅居海外的閩籍華僑華人就有1500萬,在東南亞國家中,福建籍商人都佔重要地位。

根據《亞洲週刊》的「國際華商500強」的統計,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4國,華商前10名中,有6位就是閩籍華商。

500

而另一項調查中,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華裔富豪人數中閩籍華商佔絕對優勢,新加坡前10名富豪中的8位、馬來西亞前9名富豪中的6位、印尼前7名富豪中的6位都是閩籍華商。

這個全球閩籍企業家對福建省的網絡支援,就不只是靠上天的送贈,而是靠一代一代人的打拼得來。

今次到福建調研,唯一憾事是未有到訪位馬尾的船政學堂遺址參觀。

福州船政學堂是由左宗棠任閩浙總督時上奏提出,之後沈葆楨繼任船政大臣,傾盡心血建構而成。

馬尾前學堂教授造船機械工程等,後學堂教授船艦駕駛,後學堂在1860年至1909年共43年間,訓練了245名畢業生,其畢業生除了包括嚴復和詹天佑等重要人物之外,也支撐起整支北洋艦隊。北洋艦隊的兩艘鐵甲船,鎮遠號和定遠號,以及11艘巡洋艦,除了廣甲和廣乙兩艘原隸廣東艦隊之外,一共11名船艦管帶,全部都是由馬尾船政學堂訓練出來,其中劉步蟾、林泰曾、鄧世昌、林永昇、邱寶仁、葉祖珪、方伯謙、李和、黃建勛、林履中、程璧光,全是馬尾「第一期」的畢業生。

讀唐德剛教授的《晚清七十年》一書中〈「甲午戰爭」百年祭〉就有對馬尾船政學堂這樣的描述:

且說甲午黃海之戰時,中日雙方參戰者,各有大小艦艇十二艘。我方的十二艦共有艦長(管帶)十四人(鎮遠、致遠二艦均一死一繼)。這十四管帶經筆者約略調查,似乎全是馬尾水師學堂的畢業生。

最不可想象者是,他們十四人中,至少有十人是馬尾船校『第一期』的同班同學。在他們底下工作的大副二副等人,馬尾校友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在這十四管帶之中,有四人在黃海之上陣亡殉國。有三人因戰敗隨丁提督憤恨自殺。另一人顯然含冤而死。——真是慘烈之至!

梁啟超說:甲午戰爭是李鴻章『以一人而敵一國』。同樣的,那空前絕後的鴨綠江口黃海大戰,也是馬尾船校以一校一級而大戰日本一國呢!

馬尾!馬尾!我為爾歡呼。您在五千年中華通史上,青史留名,永垂不朽!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