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别人证明自己能承受的更多,而且很多时候,你放得下,这负担就是对方的

【本文来自《“父母有点不懂社会黑暗,还有点圣母,怎么办?”》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从我的角度谈点感想吧

作为千禧年后就入职的上一代人,也经历过职场的各种酸甜苦辣。事后回头去看,当年遇到的问题好似湖水微澜,过去了连痕迹都没有。有些黑不黑白不白的事,扯进去的人大多没事,但偶尔有一两个翻车的,现在已经从行业里销声匿迹了。风险这种事,永远是个人背负不起,但总体看可控的事。我当初也喜欢跟父母八卦业内的各种花边,但现在不和父母讲太离谱的事,遇事我只提好事不讲坏事,一是让父母宽心,毕竟我把握的住事情的分量和风险,但父母年岁已高,遇事习惯性的从最坏处着眼,这也是外行看事的一个特点,这种情况下不讲是最合理的选择。再一个,很多事憋肚子里是最好的,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往往是嚼八卦嚼出来的。我跟着各种大佬也混过不少的事件,感受是领导位置越高,越喜欢说好话,态度越好,越不会聊八卦讲什么黑暗面。尽管他们知道的可能更多,了解的可能更甚。最直观的一个事,就是某高官落马,但当初被抢最多份额的那个公司大佬,会餐时候却讲了这高官的好话,说他在位干的实事,自己受的那点委屈一句带过。

人情世故上,多说好话,或者只说好话,不妨碍你用行动表明立场和维护自身权益,如果做到这条,你也可说自己是阳明心学的践行者。只是年岁越高,你会觉得人情世故越重,各种关系让做不了事。年轻时候可能只是同时耍两三个盘子,年龄大了,关系多了,让你同时耍十七八个盘子,我是做不到的。这时候如果你人设是呆板些,认死理些,往往给自己的余地就会大一些。

总结下就是,从更长的时间段看,做人和做事这两者是统一的,持重平稳,不搞极端化操作,长线收益可能会很高。原谅别人那证明自己能承受的更多,而且很多时候,你放的下,这负担就是对方的。但年轻时候往往不这样看,这种事讲道理不如栽跟头,见别人栽跟头也行,都能给自己带来深刻的体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