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及全国女性终身未育水平及趋势

转自公众号“伊洛”(ID:pharmalot)

“七普”数据,上海市常住女性中,42岁女性的无子女率为10.01%,其中,本地户籍女性和外来常住女性无子女率分别为11.95%和7.03%。

女性终身未育率还表现出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升高的特征。当前仍处于育龄期的年轻队列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年长队列,且婚育观念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性和个体性,婚育意愿低迷,推迟婚育的人群规模也在扩大,这些迹象预示着年轻队列的终身未育水平可能进一步上升。

上海市1956~1980年出生队列全体及已婚女性的终身未育率

500

上海市1956~1980年出生队列的终身未育率与终身未婚率

500

上海市1956~1980年出生队列各教育程度女性的无子女率

500

1995、2015年“小普查”和“七普”上海女性分年龄的无子女率

500

全国的趋势也是如此,东三省这些工业化较早的区域跟上海一个级别。

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计得出,2020年中国49岁女性的终身不育率为5.16%,低于美国11%和欧盟国家19%的平均水平。中国女性的终身不育水平呈现出鲜明的时期、队列、受教育程度、城乡、区域和省际差异。高受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在城市、东北地区、极低生育水平省份的女性,终身不育率更高,49岁女性无活产子女的比例均在6%以上。未来城镇化加速推进、高等教育继续普及、婚育推迟程度持续深化,还将进一步推动终身不育水平上升。在婚外生育较少、多孩占比较低的背景下,终身不育水平的持续上升对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水平的负向抑制将更加强烈,并将对适度生育水平的实现产生长远且深刻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并提前谋划应对策略。

2010年和2020年中国45~49岁女性分省份的无活产子女比例

500

中国各省1980年出生队列女性40岁时的无活产子女比例(左图)

及其与1970年出生队列女性相比的变动幅度(右图)

500

2010年和20年中国35~49岁女性分受教育程度的年龄别无活产子女比例

500

[1]陈蓉.从上海看中国大城市女性终身未育趋势——兼论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的适用性[J].中国人口科学,2023,37(03):68-81.

[2]张翠玲,姜玉,庄亚儿等.中国女性终身不育水平估计——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23,47(03):78-93.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