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加坡空军青睐的“怪蛇-5”空空导弹有何不凡之处?
作者:兰顺正
首发自:《中国航天报》

在9月9日至10日的新加坡空军开放日活动中,新加坡展示了升级后的F-16战斗机配备“怪蛇-5”空对空导弹的展板;同时在新加坡空军F-16战斗机升级计划相关纪念贴章图案中,也出现了上述导弹;而此番新闻也使得“怪蛇-5”导弹再次成为焦点。
“怪蛇-5”导弹是以色列拉菲尔公司在“怪蛇-4”基础上研制的后续弹型,是“怪蛇”家族中最先进的一型导弹。“怪蛇-5”的长度为3096毫米、翼展640毫米、直径160毫米、重量103.6千克(战斗部大于11千克)、采用和“怪蛇-4”类似的空气动力结构,射程超过3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马赫数 4。该导弹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于2003年6月巴黎航展上正式亮相。
“怪蛇-5”最引人称道之处,是采用了全新的双波段氢制冷焦平面阵列(FPA)引导头,导引头为锑化锢材料,采用320X240像素,这种制导技术是从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装备和采用的一项高新技术,用高性能的焦面阵红外探测器组成的红外成像器,对目标凝视成像,红外成像接收设备接收由于目标体表面温度分布及辐射系统的差异而形成目标体的“热图”。微处理器对目标“热图”进行处理与分析,给出导弹飞行的控制信号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其焦面阵单元探测器的视角明显比红外点原制导头的视角大,并且能够有效的区分目标和背景。

同时以色列为导引头特别配置的10枚微型处理机增加了计算功能,具有并行运算能力,即能够同时处理来自两个波段的红外图像,每枚微处理器的运行速度为25MHZ。这使得“怪蛇-5”能在下视、不良背景和云层条件下截获类似于无人机等小型微信号目标,导引头的灵敏度足以使该弹在距离目标500米时就能在焦平面上得到目标相当清晰的红外成像图,并具有对目标关键部位发起攻击的能力,而且区分目标和背景的能力也达到一像素的精度。
“怪蛇-5”的惯性导航单元则采用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新研制的光学纤维陀螺仪,头盔瞄准具或者载机雷达只需向惯性导航装置输入目标的大概位置,导弹就能发射,可以做到发射后不管,这样还赋予了飞行员全向攻击能力,飞行员可以用它击落其目视范围内任何目标,不必调转机头就可以攻击飞机后方的目标。相比“怪蛇-4”导弹,“怪蛇-5”的留空时间达到90秒左右,由于采用了发射后立即加速后半阶段则一直巡航飞行的飞行方式,“怪蛇-5”的飞行末段弹道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既可以用于近距离空中格斗,也可以进行超视距攻击,无论目标作何种规避机动或采用何种干扰措施,均有更高的杀伤概率和极好的抗干扰能力。

有分析认为,此次新加坡之所以选择“怪蛇-5”导弹而不是之前外界传闻的美制AIM-9X“响尾蛇”空对空导弹,除了“怪蛇-5”导弹本身性能不俗外,也和新加坡已经装备的SPYDER导弹防空系统有着很大关系。
SPYDER导弹防空系统诞生于2005年,是由以色列拉尔武器公司、MBT导弹公司、埃尔塔公司和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共同开发的地对空导弹系统,主要针对的是低空飞行的战机、直升机、无人机等敌方飞行载具。SPYDER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安装在卡车底盘上,一套SPYDER包括一辆指挥控制单元,6辆导弹发射单元、一辆野战勤务和供弹车(装载20枚备用弹)。指挥控制单元上安装有三坐标监视雷达、敌我识别器以及必需的通信设备;发射控制单元安装在一个可360度旋转的液压平台上,发射架为4联装,共有4枚防空导弹处于待发状态。而SPYDER系统主要发射的是两种导弹,4联装发射架的两侧为2枚“德比”空空导弹的地空型,中间2枚就是“怪蛇-5”导弹。
在2008年新加坡首次采购了两部SPYDER系统,同时装备了75枚“怪蛇-5”和75枚“德比”地对空导弹,之后又陆续订购了10部SPYDER系统,截止到2020年,新加坡空军共装备了12部SPYDER防空系统。鉴于“怪蛇-5”导弹在多年前已经入驻新加坡,因此新加坡方面对于该型导弹的参数已经十分了解,所以此次为F-16战斗机配套该型导弹,无疑可以大大降低采购、维护等方面的成本及入手难度,必要时也能够空地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