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能躺平
有思必有所因
一、在我孩子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们一家与我孩子的几个同学及其家长一起去杭州乐园游玩。其中一个8——9岁的女孩,来自美国的中美混血儿(真不想提她的来处,怕爱国强迫党开骂),带着我的孩子及其他2个8岁的同学,排队购票玩卡丁赛车、海盗船、买冰激凌........,俨然一个孩儿王,也不用我们家长陪同。她那自信、胆大、按规矩领导孩子有条理地享受一个一个的玩乐项目,比照我们的孩子腼腆而顺从的状态,让我心中被刺了一下。
二、印象城有个儿童表演舞台。那天我经过时,刚好有一台儿童剧在上演。内容因为环境有点嘈杂没听得清楚,但灯光聚焦在舞台中央,孩子们的肢体动作和脸上表情一清二楚。台下有个年轻的应该是老师,拿着稿子,做着口型,台上的孩子看着老师的引导,咬文嚼字地念着台词,做着生硬的动作,跳着尴舞;表情呢,随着老师不停地示意,脸部肌肉都尴着,眼光不断游离在观众与老师之间.......我看了都为之也尴尬得不行。
最多5——6岁的孩子,她们能从内心理解台词的意思吗?能知道肢体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做吗?老师教给她们固定的内容,孩子只好努力学呗。我想,这样的孩子教出来,就像3D打印出来一样的老师之二世,还不如一只复读机。我囧!
三、我开过小企业,很累。其中招聘员工时,应聘者有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肄业生也有,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或实习生。到后来,一线岗位上,(强调:是“在一线岗位”,企业的大量工作大都是由一线人员完成的。)我只找性格平和又肯吃苦的低学历的年轻人,多数来自贵州、江西等偏远山区,基本不找城市青年和刚毕业的大学生。
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很明显的弱点:傲娇,累活、脏活不愿干;主动性不强,拨一拨动一动;不是很合群,交流能力欠佳,受不得半点来自同事、上级、客人的委屈;心思活络总想在此过渡而无恒心,静不下心干——缺少基于一线工作需要的基本素质。
当然,优点也很明显:一旦用心,理解能力强、上手快、进步快、形象好、守纪律..........。好好培养,可以担当中层管理与业务的岗位。
年轻人躺平
高考、公务员考试成为人生选择、职业选择中的集中营,是因为年轻人缺少自我实现成功的路径、缺少开发创新的思路、缺少冒险与担当的精神。
长达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职业高地,已经被各路先进者抢占并几乎垄断固化成型,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房二代.....等有资源、背景资本深厚的人,往往占据在年轻人发展道路上的优势赛道。如今普通人想寻找创收突破点、事业或职业的上升通道,难上加难。现阶段的新行业、新赛道的机会,也集中在资本、权利、人才(教育)密集投入的领域。
在起步阶段就不在一个赛道、环境并不公平公正的社会中,对长期教育造就能力、社会适应力偏弱的年轻人来说,所谓全民创业全民创新,变成了一种致幻剂,普通创业者大都成为了沙滩上的浪花。
找个合适的工作就业不容易,干好岗位工作也烦也难,创业更难!
年轻人深感无力竞争,失却了拼搏的方向、信心与动力。
因而年轻人选择躺平,只是现实的一种无奈。
而从年轻人自身来看,如何适应社会需求是最大的问题,这问题也不是单一的原因,是历史的、社会、家庭、学校、官方政策等多方面的环境影响,理念导向、价值导向、教育方向与方式等多重原因造成的。
拍砖与加餐
一、价值观:一切以经济发展为要素。不错,但如果缺乏法治、公德的伴随,一定会发展成畸形的价值观——金钱至上,于是,现在我们社会中不断呈现的不少问题就是在其主导下产生了。经济发展必需要有正确的发展观,在稳定的政策、法治与公德教育等方面的保驾护航下,才能健康、持续、持久。
小米雷军提出两个问题:“难道我们真的已经习惯了尔虞我诈的生活吗?我们能不能有一个公司真的值得你信赖?
二、历史包袱:一个小孩的现实下,加上传统的儒教理念,现代家长倾其所有,将精力、财富、关爱全部投注到小孩身上,而忽视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于是,巨婴、温室花朵的现象不乏出现。溺爱,就是用爱淹没至窒息。
其它:传统民俗、宗教文化、盲目崇拜、制度变革等历史影响。课题太大了,这里不延展开来解了。
三、学校教育有待加强。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灌输,培养听话的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突破的实际能力,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
四、我们提倡重视集体主义,当然不错。量变会导致质变!为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力量集中,大量超大量的人力、脑力、财力、各种资源集合在一起,成功几率一定会大幅提高。从三弹一星到如今的航母、歼20、登月、空间站、量子通讯.......例子枚不胜举。
在应对迫在眉睫的事件中,在应对外部的压力和挑战中,在抹平自身短板以追赶需要大量资源的先进科技方面,集体主义可以带来很大的动能。
同时,对个体的压力与冲击力也存在。
在和平稳定的国内,在社会日常生活与经济活动实践中,集体主义与发扬个体能动性方面,需要做好平衡,后者对促进我国的发展与突破可以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果抑制个人主义,有意约束个性,造就规范一致的人格模式,那么,年轻人性格缺乏色彩、缺乏自强自信是必然的后果。自身发展、福利指望并依赖政府,现实不称心怪罪政府,一遇不顺心事就情绪爆发怪罪于社会.......就是现象表现。
轻视个体的个性与能力的差异,做事的动力与取得的效益,其性价比一定不高,其中发生问题的概率与频率一定会比较高。
集体主义观念中,首先要解放个性、培养个体能动性;每个个体做好自己,让自己不成为社会负担;有了个人坚实的基础,然后才可能、有能力为社会集体做出贡献。
五、公德有待加强:网上说公德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大都提的是一些小节,我觉得这种提法偏虚,归类也不恰当,也不足于满足现代社会的公德进步。我觉得吧,公德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大家公认的良善的行为,以便大家和睦、愉快地相处。核心是排斥恶意、恶行。(私德是个人修养)
公德
首选——社会责任,具备以私济公、天下为公的情怀,以期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契约精神,建立有规可循的可信任社会
然后——和为贵,建立和睦邻里、和谐社会
——扬善抑恶、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勇于担当,建立阳光社区、正能量社会
——文明而让人舒适、尊重的礼仪,摒弃陋习,建立高素质现代公民社会,尊严是其中之核心
——对弱者的关怀、支持与保护,筑牢水桶中最短一块木板
——对公共事物的爱惜,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公共空间及其公物等,爱护共同家园
......
六、法治有待加强:
形成一种深入人心的观念:以法治国、以法行事。
首选,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律,法律建设必须公平公正
其二,司法阶层有法必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屏除“和稀泥”
其三,施政、执法层面,有法必依
其四,尊法层面,遵纪守法成为惯例
其五,法律必须付诸于实践
七、年轻人个人能能力需要得到全面加强。
勇于实践,让自己去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不是抱怨社会不适宜自己。要知道,人类先民,是通过荜路蓝缕,与大自然抗争才发展到至今的。
加强进修,修补及完善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的短板。
不要总低着头,要减少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不要被小视频、小新闻左右自己的意志与价值观。
加强横向联系。将头抬起来,多看看周围真实的环境;多与朋友、亲人、同事甚至陌生人等交往交谈,密切相互得关系,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机会。
机会永远存在,在于你自己是否准备好了!在于你能否及时把握机会,不让机会溜走!
所以,年轻人不能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