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庆祝活动,能让传统文化习俗得以保留和继承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310452”推荐,来自《“万圣节”,最好离中国小孩远一点!》评论区,标题为观察者网用户_310452添加】

据说“万圣节"起源于古代凯尔特人,他们认为在每年的10月31日,妖魔鬼怪会从地狱中释放出来肆虐人间。为了防止被鬼怪捉弄,人们要穿上各种各样奇特的服装,并在家中燃起篝火来驱赶邪恶的力量。凯尔特人的这一传统被罗马人继承,成为后来欧洲万圣节的雏形。

欧洲的“万圣节”有着深厚的民间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关于爱尔兰的“万圣节之夜”。相传,在这个夜晚,死去的亲人会返回人间,与亲人团聚。而为了避免被这些亡魂认出,人们会化身为各种妖魔鬼怪,以躲避被捉弄的命运。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盛行“不给糖就捣蛋”(treat or trick)的传统,孩子们会装扮成鬼怪,挨家挨户索要糖果。

美国的"万圣节“商业气氛更加浓厚,再穷的家庭都要为这个节日花钱。“万圣节”成了商家们促销的重要节日之一。

中国的年轻人过“洋节”,大概也只是想借节日娱乐一下。有些人并不知道这个节日的由来。如果仅限于娱乐,不影响社会治安,我认为官方不会干涉。

距离慕尼黑120公里的德国小镇迪特福特,每年都要举办“中国狂欢节”。迪特福特面积只有79平方公里,人口刚刚超过6000人,规模比不上国内许多乡镇。这里的人喜欢别人称他们为“巴伐利亚的中国人”。中国春节期间,许多当地居民会穿上中国古典服饰,或羽扇纶巾,或跃马横刀,或扮成皇帝及文武百官,一个个“中国历史人物”欢快地跟着舞龙舞狮的队伍又蹦又跳,一起庆祝这个属于中国又不只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

“万圣节”来到中国算不算“文化入侵”,我认为可以讨论。在我看来,只要不涉及政治、宗教,影响有限,我们没必要特别在意。但是,如果庆祝活动造成了安全隐患或负面影响(如渲染暴力、惊悚、血腥、色情等),我们就要坚决制止。要防止腐朽的外来文化入侵和传播。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举办各种庆祝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传统文化习俗得以保留和继承。不过,我更希望中国年轻人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例如,我国北方的社火,广东英德的舞火麒麟、闹花灯,四川新龙人庆祝丰收的“锅庄舞”,都极具民族文化特色,需要不断创新和传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