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的瓦解

微博@半个空中飞人:

前面几天和朋友们聊起了本轮中东的战争与冲突,包括我同事在内的一些朋友,普遍认为本轮冲突的走向会跟以前他们的历次冲突一样,犹大国轰炸、地面推进加沙杀点人后就撤回,过一段时间,他们又回归平静。但是,我觉得一连串的问题演变至今,事实上应该导致了对本轮冲突的展望不应该基于巴犹之间的历史事实,而应该基于新时代开启以来的一连串“常态失效”以及其背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潮涌。接下来,我把几天各个场合下发表的观点大致整合一下,仅是抛砖引玉,供大家批判:

一、事件发展的基调需要重新校准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即我们把巴犹冲突看成是巴犹双方作为各自阵营的主要博弈阵地来看待,还是把他们看成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基调下的一章。如果我们仅仅把这次冲突看成是双方的历史重复,那么自然地应当是犹大国先轰炸,然后地面杀进去,砍点人头后,最后撤出,然后双方重回每天射一点火箭、每天修几座拓殖点的游戏之中。

而如果我们看成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一个篇章,那么我们需要重新梳理大变局的脉络。显然,这个大变局的主基调突出一个“变”字。

二、“变”的起点与关键节点

从上往下看,这个“变”的大背景肇始于金融危机后。稍微粗线条一点,奥黑提出“G2共治、美国拿大头”的方案被拒绝了,随之而来的的就是美国重返亚太。然后围绕西太,“变”的历史齿轮开始转动,并且过去熟悉的历史常态开始失效:

1、军事讹诈首次失效。2016年双航母开进南海,被我们顶回去,“常态”出现了第一次“变局”,即首次出现双航母战争讹诈失效。

2、贸易规则失效。随着军事讹诈失效,美国下场开打贸易战、金融战乃至开启小冷战,原先声称的所谓贸易规则、投资规则、自由市场、国际分工等等规则失效。而世贸组织也越来越边缘化,代之而起的是各种双边、多边的区域合作框架。

3、军事神话瓦解。这个部分有许多突出的表现:

(1)海合会的王爷们打不过胡赛拖鞋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沙特为首的海合会国家就一直在干涉也门内政、扶植也门亲沙特势力。2014年新一轮也门内战爆发,随后规模越卷越大,直到把海合会国家全部卷进去。而全副美械武装的王爷兵竟然被胡赛武装嘎嘎乱杀,以至于本土的油田、炼油基地,都遭遇无人机打击。这期间,王爷兵们消耗了大部分美国库存陆战重武器,包括M1A2主战坦克,步战车、155毫米榴弹炮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在胡塞武装成功袭击沙特油田和炼厂的那一刻,美国对沙特的安全承诺失效。

(2)西方阵营VS俄罗斯。就在海合会和胡塞武装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2022年俄罗斯开启了与乌克兰的战争,整个北约+日韩搬出全部的家底支持乌克兰,还是被俄罗斯占了20%的国土,最近因为军援减少,俄罗斯战线推得更加顺利了,当然这个问题并不大,因为只要媒体不报道,俄罗斯军队一定就不推进了吧。但不管怎么样,北约对乌克兰的承诺与支持失效。

我自己意识到历史齿轮转动,也正是从这场战争开始。2022年初,原本以为俄罗斯不会打乌克兰,只是威慑,结果动手了。如果关键事件总是接二连三的出乎意料,这就意味着我们基于历史模型所形成的所谓常态化,正在瓦解和失效。

(3)本次巴犹冲突的超常规之处。再来就是本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打仗,面上看,巴犹冲突这条主线,那么,当然可以线性外推地说,以色列开进加沙地带杀一通,然后撤出,然后重归日常。

但是,如果我们复盘以色列的整个建国历程,会发现本次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是以色列第一次被巴勒斯坦人冲进他们所谓的本土开打,而时间过去两周了,以色列现在还没完成对渗透到居民点哈马斯武装的清缴。而为了应对以色列北部的黎巴嫩真主党的压力,犹大人竟然破天荒地把自己实际控制这一侧5公里内的拓殖团加以疏散。

如果说本轮冲突还有啥历史常态的话,那么犹大人炸医院、炸学校倒是颇为历史常态,至于拓殖团被疏散到其他犹大国城市后,酒店商人例行涨价也倒是符合犹大人千年来乱世割韭菜的传统作风。

4、王爷兵战败拖鞋兵——新的参考坐标

在这一连串的“意外”之后,对于本次冲突走势的判断,会有一个比较迷惑的地方,即看待本次冲突是放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过去70年的冲突模式之内,还是放在大变局的基调之下?

考虑到犹大国自身的存在需要欧美体系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犹大国,那么个人倾向于放在后者背景下去看待。如果放在后者,那么参考系是什么?个人认为应该是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国家跟胡塞武装战争的失败。

那么,选择这个参考系会遭遇一个挑战,即究竟应该把海合会看成中东本土阵营还是看成是美国阵营?如果我们经济基础、金融联系、物资交流、战局变化、外交互动等等的角度看,应该把海合会放在美国阵营,即便他们现在口头谴责了以色列,但依然应该放在美国阵营,而事实上沙特、阿联酋、阿曼等国和以色列关系都很不错,尤其是阿联酋和阿曼,只有卡塔尔公开反以色列,这其中有个很大的原因是卡塔尔国内有一大批什叶派信徒,他们跟着伊朗的政治风向走,使得卡塔尔不仅在表态上更强硬,实际上也是卡塔尔敢给巴勒斯坦钱。

5、波斯人在两河流域摘桃子,战争收益第一次被敌对势力攫取。

6、帝国兵败阿富汗。

7、其他地方也有类似变局的迹象:

(1)俄罗斯的瓦格纳在马里训练军队,然后马里把法国人赶出了马里。

(2)近期髪国放话要搞尼日尔,结果尼日尔现在也顶住了,法国也直接撤了

(3)过去的常态:12年前,髪国就主导北约把利比亚炸碎,卡扎菲像死狗一样被吊起来。

8、基于变局的展望

基于“变局”,个人认为本次巴犹冲突,不会像过去一样迅速开局然后快速结尾,战争烈度可能回落,但还是会比过去的常态要强,即强度从“20→100→70”这么个变化过程,以色列所谓进加沙乱杀的声明,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他们的军队到废墟打卡,但实际的作战应该会持续较长的时间,至于结果,也没法按照常理去判断。

有些朋友认为,犹大国作为美国阵营中罕见的“帝国放血槽”(老说帝国盟友是帝国加血包,苏联盟友是放血槽),美国应该制止以色列的盲动,避免被越滚越大的战争雪球拖累。但是这个逻辑的瑕疵在于,如果帝国保不住楔入阿拉伯世界的钉子,那么本身就意味着帝国的破产;而帝国无力支撑盟友的报复,本身就是帝国的示弱,在这个逻辑下,美国拉住以色列是不是有可能被认为是一种示弱呢?那么如果示弱了,还算帝国吗?如果不是帝国,那红利又该从何而出?帝国是什么?帝国就是即便吃了屎也得咽下去说好吃的那种国家。

所以这场战应该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如有些纪律屌差军队的前线盲动、一些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逐级加码等等,战端开启后,就不是一方力量所能控制的,尤其是帝国镇不住场子的情况下,战争就会按照自身的逻辑持续演绎下去。

那么,蛰伏30年的各路人马会不会瞅准这个历史窗口,重新去展开自己的画卷呢?恐怕只有天知道,毕竟连哥伦比亚这个铁杆帝国盟友,都出了一个左派领导,还去瞻仰了我们尊敬的毛老师。

我个人乐见各路势力能在本轮有所收获的,不管是涌动的进取一方还是守擂的传统一方,毕竟越早见底才能越快开启一轮涨势。

PS:当然,我不是说大哥和他的小爹一定会输,但是大哥起码得找一个合适的国家一阵砍瓜切菜,把对方人脑子打成狗脑子来重塑威望,信用是大炮打出来的,而不是念经念出来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