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退出机制,更是一个伪命题

【本文来自《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因何惹争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E.C.
  • 以前在国企待过,搞末位淘汰,搞的都是一线干活的工人。臃肿的行政管理部门的人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又恶性循环搞各种花活,折腾基层员工。最后都是一地鸡毛。

看了大家的留言,我很感动。在教育改革问题上,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没有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带偏方向。这很重要。

平心而论,这些年,我们基础教育的改革,初衷和理念大多是好的,奈何到了基层,执行起来总是荒腔走板,背道而驰。因为,它们的实施方案,几乎都是闭门造车,严重脱离了实际,事倍功半,甚至有害无益。

比如,曾经轰轰烈烈、如今“成果丰硕”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经过近30年的折腾,最终让普通一线教师慢慢淡出了竞争副高的行列,而挤进正高呢,绝大部分都是领导(现任或前任)或领导身边的人。勤勤恳恳的普通一线教师,已经很难置喙。

教师退出机制,更是一个伪命题。教师和公务员都是国家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政审、公示,层层筛选而后录用的,并且还有6个月至一学年的试用期,合格之后,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肯定是能基本胜任本职岗位工作的,除非在“师德”上出现严重问题,否则依法是不能将其简单“退出”的。随随便便用个理由,就令其退出,那这严格的考聘录用还有什么意义?另外,即便真的“不合格”,让他们退出,标准也不应该是所谓的学生成绩的排名!我们须知,生源千差万别,学生分班又是随机抽取,成绩的好坏又取决于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不是某个教师在两三个月、一学期里就能教好、教坏的!懂教育的都知道,它是个长期的过程,而用简单粗暴的成绩排名,来决定一线教师的命运,肯定也是简单粗暴、有失公允的。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教育管理者,是绝不会同意一刀切的“末位淘汰”的。它的副作用太大,“毒性”太强,但教师意识到自己即将被“末尾淘汰”,他肯定会在“提高”成绩上“铤而走险”,就会直接引发“恶性刷题”“玩命内卷”甚至严重的体罚虐待,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和家长。

所以,教师在某个教学岗位上成绩落后了,学校的教务处要积极跟进,随堂听课,诊断病因;指导备课,优化设计;改进教学,提升能力。如果还是没有效果,可以换岗,到非教学岗,培训提升,争取再上岗。一句话,绝不能,“因为病,取你命”。

所以,如果真有“退出”,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她)在教学岗位上严重失德,已经不能“教书育人”。而这个德,就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师德——比如猥亵学生、体罚殴打学生、索要家长钱财等等。按照这个标准,该下岗的,恰恰是某些整天大喊“末位淘汰”“今天不好好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的人——他们自己心里很清楚,如果真比师德,真比水平,他们这些年或被逼、或主动地做了多少有违师德的事情啊!最该退出的,恰恰是他们。

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发展还很不均衡,还有很多难解的困局——比如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切实有效地严控课后内卷……——这些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课堂上去解决。一句话,要治源头,千万不能胡乱指责“河水”,找它的茬,而让一些似是而非的噱头、挑拨民意的馊主意搅了混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