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长孙皇后的生平,妥妥的玛丽苏大女主?

我个人是非常反对将某个历史人物——无论男女——的一生称为玛丽苏人生的,这里面既缺乏对于历史应有的严肃性,同时也能看出读者本身认知的局限。如果说纯虚构的文学作品里,塑造一个符合大众期待的玛丽苏人物没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放到历史中来说,这种看法就很有问题了。

假如说我们认为一个一生富贵的人生就该是玛丽苏人生的话,那么世间就不会有《红楼梦》这本书。毕竟,放在明清社会里,贾王史薛这样的家族,无论投生到哪一家,都是普通老百姓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但是,假如说将锦衣玉食作为标准,那么自出生开始就应该是玛丽苏人设的贾母、王熙凤等人,一辈子的生活是否就是无聊的混吃等死呢?显然不是的,否则也就不会有《红楼梦》。

自从母系氏族终结以来,在父系社会下,大多数女性的默默无闻,在于她们被剥夺了参与社会事物的机会,只能围绕在家庭里打转。即便是贾王史薛这样的大家族,读书考功名、领兵打仗,也都是男人的事情,女人的人生基本就被限定在了豪宅府邸里。这里做不出什么安邦定国的功绩,也留不下什么精彩的人生传奇,外人能看到的就是钟鸣鼎食而又平淡如水的一生。但是,曹雪芹告诉我们,现实显然不是这样的。

至于长孙皇后,他真的能算得上玛丽苏女主么?历史上的长孙皇后虽然记载较少,但是有三件事是大体可以确定的:第一,她在李渊起兵之前就嫁给了李世民,这就意味着她经历了李渊、李世民推翻隋朝、平定乱世的过程,这个过程他不可能不为李世民担心过;第二,在李世民、李建成的斗争中,李建成其实也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李世民斗争失败或者被废除,长孙氏的命运也将改写;第三,在历史上,长孙氏以“贤后”著称,这说明长孙氏有很强的政治头脑,且分得清内外主次,这是一种很高的政治智慧。

这就是说,历史上的长孙皇后自从嫁给李世民之后,就经历了丈夫造反——以后来者的视角来看,自然知道李世民是成功的,但是对于亲历者来说,他们更担心的可能是造反失败之后的被灭族——夺嫡等斗争,长孙氏的政治能力可能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的。这背后复杂的人生经历,断然不是一个“玛丽苏”可以概括的。

打个比方来说,邓颖超的丈夫是周总理。相比于周总理的一声,邓颖超的人生的确相对平淡,但是如果因此就说邓颖超度过的是玛丽苏的人生,那无疑也是对周总理和艰难的中国革命历史的不尊重。而一个优秀的创作者,即便是只写邓颖超,也能写出很精彩的故事。

如前面所说,在古代社会,女性被限制了工作和生活的范围,因此如果真的要以女性作为主角,创作者需要有极强的挖掘女性内心的能力以及感知生活的能力。而一些创作者的实践,也告诉我们,深宅大院里也可以有精彩的故事。无论是偏严肃的《妻妾成群》、《大明宫词》还是通俗的《知否是否》都证明了这一点。

长孙氏被影视剧忽略的唯一原因,就在于在大量偏通俗的影视剧中,女性本身就是缺失的。用女权主义的理论来说,就是在以男性为主导的通俗文艺里,女性通常是作为被凝视的对象而存在。这种“被凝视”,并不是说女性的戏份少,而是说女性角色通常并不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她们只是在影视剧中承担着某种功能性,作为推进叙事的工具而存在。

那么说,所谓的“玛丽苏”、“大女主”作品,是否就代表了女性的独立?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所谓的“玛丽苏大女主”,看似是在讲女性的“独立”,但也存在两个非常明显的问题。

首先,绝大多数的“玛丽苏大女主”都是缺乏现实依据的空想或者魔改。尤其是以古代为背景的小说里,忽略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体系中被规定的身份来强行塑造玛丽苏人设,本质上与神话小说并无太大区别。作为一个消遣娱乐的东西来看,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一定要以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为背景,就会发现最后写出来的东西几乎都是要被骂的——因为历史本就不是玛丽苏。

其次,玛丽苏大女主作品更大的问题,在于这种题材会导致作品本身的浅薄化。因为,当我们把关注点聚焦在“大女主”传奇曲折的人生经历时,就往往会忽略她们的精神世界。即如前面所说,你觉得出身王侯门第,就该一生无忧,但这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世俗成功标准的认知——这种认知,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认为人只要有了钱或者有了地位,就可以无忧无虑的度过一生。

这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代表,就是之前对所谓“江浙沪独生女”的想象。其实,且不说绝大多数的“江浙沪独生女”也只不过是与普通人无差别的农村、城镇普通家庭的子女,即便是那些真的符合想象的“江浙沪独生女”也只是在物质条件上比普通人更好。然而,在精神层面,谁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就说个我认识的人,完全符合其他人对这种“江浙沪独生女”的想象,也绝对是衣食无忧。但现实的另一面是,她既无法完成父母对她的期待,她自己也一直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不行,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种无忧无虑。

很多人幻想中的“江浙沪独生女”也好,还是其他类似的富二代也好,其实都是在拿自己的劣势条件比别人的优势条件,并且认为自己一切的不幸福都来自于现在的劣势条件。只要这个劣势条件消除了,那么一切就会很完美。但实际上,人的烦恼和忧虑从不会随着条件的变好而消失,它只会换另一种形式存在。甚至,就算你爬的高,但也还有一句“高处不胜寒”在等着你。

之前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说“你不心疼你自己,反倒心疼那锦衣玉食的主子”这话是否有问题。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这句话骂得好。我当时本来想写个回答,但事情一忙也就没写。在这里我可以唠叨一句,那就是如果是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说这句话并没有问题,普通人只需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就很好了,没必要“心疼”那些“高端人士”。但是,假如你是一个创作者,想要自己的作品写的更有深度一点,就必须摆脱自己身份的局限,站在每一个阶层的角度,尽可能的去思考这些人所面临的问题。否则,就有极大可能掉进玛丽苏陷阱中去——她家庭那么好、生活那么富足,一辈子肯定什么麻烦都没有吧?

在电视剧这样的大众文艺样式里,长孙皇后被忽略几乎是一种必然。即便未来真有一部能以长孙皇后为主角的影视剧,那么长孙皇后大概率走的也是“玛丽苏大女主”的路线——因为只有这样才最符合大众的审美期待。但无论是被忽略还是“玛丽苏大女主”,其实都是同一种认知观念下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而已,本质上并无不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