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推动“轻量化5G”普及,2025年将实现全覆盖

500

中国的5G建设再迎来一份重要文件!工信部于10月17日发布了《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这份通知中提出了到2025年的目标,其中包括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 RedCap规模覆盖、5G RedCap连接数实现千万级增长、以及推动5G RedCap产业关键环节成本持续下降,终端产品超过100款。此外,通知还明确了5G轻量化的发展路径,包括七大主要任务和四大保障措施,涵盖了行业标准、产业体系、能力升级、应用创新、示范标杆、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等多个维度。

中国自2019年6月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以来,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网络。然而,尽管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5G在物联网领域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多种多样,不同场景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各不相同,这导致了在某些商用场景中,采用5G网络会增加终端使用成本,从而影响了企业采用5G专网的意愿。

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信部发布的通知中引入了5G RedCap技术,全称5G Reduced Capability。这项技术通过降低终端的带宽、接收天线数量和调制阶数等方式,来减少终端的成本和功耗,从而降低了5G网络的建设成本和使用功耗。这使得5G网络更易于普及和应用。

在一次5G RedCap行业论坛上,中兴通讯的无线产品规划总监郝瑞晶详细解释了5G RedCap技术的工作原理。他指出,5G RedCap通过终端能力裁剪,实现了成本、功耗和尺寸的大幅降低,同时仍然保留了5G网络的出色性能,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实现了5G网络性能与成本的平衡,进一步推动了5G的规模应用和扩展5G应用场景。

此外,5G RedCap产业也在迅速发展。根据分析,5G RedCap模组的商用能力预计将在2023年实现,而终端芯片和模组将在2023年至2024年间具备规模商用能力。目前,一些主流芯片和模组制造商已积极参与和推动5G RedCap的发展进程,为5G应用规模的落地提供了支持。

尽管5G RedCap技术已经迎来政策推动,但在大规模商用之前,仍然面临着成本、网络覆盖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挑战。商用初期,5G RedCap模组的价格相对较高,成本仍需要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逐渐降低。此外,尽管中国已经建设了大规模的5G网络,但与4G网络相比,5G网络在深度覆盖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尤其是在室内等特殊场景的深度覆盖。最后,5G RedCap的生态建设需要时间,各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是必要的,这也意味着5G RedCap的繁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工信部的最新通知推动了5G RedCap技术的发展,有望加速5G的普及和应用,为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打下坚实基础。工信部的政策支持,以及产业链的积极合作,将使5G RedCap在未来成为5G网络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促进5G的规模应用。

5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内容、版权问题,请留言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