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内人员为什么满足不了实际工作需求?

【本文来自《一个边缘的县城,竟然有163个编外人员,那么我们全国有多少编外人员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不是一共163个编外,而是清退了163名编外,这些被清退的编外大概率还是那些真正干活的编外(有人情的编外干活也就那么回事,但这些人还清退起来还有点麻烦),一个县级党政机关,就有将近3、40个左右的委办局,再加上乡镇街道,编外人数我估计当地主官都不清楚。而实事求是地讲,现在很多具体工作也是有编外在处理。编外的清退也是当前基层财政压力之下的不得已而为之。

至于编内人员为什么满足不了实际工作需求,就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个人觉得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服务需求的增加,基层工作的压力、工作量的确在增大,并且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必然导致行政队伍的膨胀。

2、最近几年形式主义的作风抬头,越来越多的工作资源要应对填表、检查、会议等,必然导致投入实际工作的力量被分散。

3、前今年地方财政,特别是土地财政的情况,对地方花钱方面相对宽松,且伴随着疫情防控等,导致部分地方编外人员在扩大,甚至有部分地方把编外当成解决就业的一种方式。

4、部分低端工作,让体制内人员来处理既不经济,也不高效。

如何解决编外人员过大的问题,其实是个两难。人少了,很多工作推动困难,管理服务水平就下降;人多了,财政又吃不消。本质上还是因为我们目前的政府是一个大政府,要发挥职能就得配置资源。---目前新闻里提到的清退编外,最终的结果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编外转外包,把部分职能转让出去,另一种就是职能落实不彻底,这两种情况大概率会导致管理服务水平退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