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创新很热络,但是又出现了美国提概念中国实现这样的现象?

【本文来自《教育改革,刻不容缓!》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为什么美国创新很热络,但是又出现了美国提概念中国实现这样的现象。这得从美国这几十年的经济模式来看。从美国开始大搞金融创新以来,美国的主导经济是一种虚拟经济,有人把它成为服务于制造业的高端产业。这么说也对。500

还是看微笑曲线,这个图理解角度不同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他表达的是一般产业的利润分布,分布于两端(技术研发和销售服务)的环节收益最高,而且属于轻资产投资,而中间段属于重资产投资,资金循环慢,收益还低(你可以从这个视角去看人均收入)。这只是第一层理解。把这个和金融市场的特性一结合,马上就可以看到问题的核心。

金融市场博得是什么?其实是预期(也就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按照微笑曲线,如果我掌握了产业链的两端,那每当一个新产品,新概念出现,就意味着未来会有大笔的附加收益出现,(把这个预期做出风险投资品,也就是形成现金流,有现金流金融就可以介入玩衍生品魔法。)

这意味着我只要有一个设计能够让投资人,让市场相信未来它能赚钱,其实它已经在金融市场得到了变现,甚至连厂房,车间都没见,收益已经完成了。当股票上涨的时候,可以吸引全球的资本投入其中,每完成一次交易就有收益。这个过程甚至不涉及实体建造。原来还需要去服务下游实体制造,结果到后来连这个都省去了。包装的各类金融产品早就大卖特卖。只要你不断的推出新的概念供资本去做交易,它才不管你这些概念有没有实际变现,因为没人来得及去核查,都在追新的概念。这个可以称为是服务业的金融异化。原来它确实是服务于制造业,但是回本太慢,不如通过创造概念,服务于金融市场。(大部分参与衍生品交易的人只关注交易的收益,根本不关心衍生品的标的物。很多原本用于风险对冲的衍生品现在基本都是投机者在参与。你只要把这种投机产生的资本流动计入GDP, 这数字不蹭蹭往上飞么)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