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东北兵团长大的,七十年代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欣欣向荣的
【本文由“guan_15666233021224”推荐,来自《也谈人民公社为什么会失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彼此彼此
不同意这些观点。我是经过那个时代的人,有几点感想分享一下。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物。人民公社是那个轰轰烈烈年代的产物,无所谓对与错。
就我们这个地方来说,那条年年泛滥的河上游两个大水库就是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动员了成千上万的农民修的,至今仍然造福一方。
至今都不认为包产到户是改变中国农民命运和使农民富裕起来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市场开放,农民种的东西可以直接拿到市场交易了。
再一个就是有一部分农业可以离开土地了,可以外出打工、可以做些小买卖、可以做乡镇企业。
故农民逐渐手里有了钱。
听温铁军老师讲过,上层决宇当年包产到户的原因是国家财政根本无法再兜农业这一块了。
教员早就讲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包产到户,使农业生产资料都分散了,当年有几家买得起农业机械?
当然我不反对包产到户,比如山区、丘岭等零散农田区可以包产到户;可平原区也把平平整整,很适合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地方也把很好的农田弄得七零八落。当年包产到户一股风般刮到全国各地,你不弄都不行。也有抗住这股风的没有将集体解散,后来证明人家搞的也不错?
有些东西要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主观,也不能人家都说了是这样。我赞同陈云一句话,叫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我是东北兵团长大的,七十年代的时候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欣欣向荣的,连队都有卫生所、学校、幼儿园,生活方面许多连队都有自己的酒厂、豆腐坊、猪场,团部还有酿造厂生产酱油醋。有条件的兵团还有工业企业,比如机械厂、造纸厂、奶粉厂(完达山)等,同时也鼓励个人养猪,我家就是每年养两头猪,上交一头换饲料指标,自己留一头,养鸡养鸭从来没有限制过。
八十年代末期由兵团改建制为农场后,逐步实行承包制,大量的农机到了私人手里,同时大批减员(和工人下岗类似,原兵团职工是和工人一样开工资的),到九十年代后期原来兵团的子女大多都离开了农场,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外来打工人员,经济大幅度下降,2007年回去过一次,原来的企业全都不存在了,住宅区房倒屋塌没人居住。我留在那边的同学现在的收入也就是三四千块钱,大多数退休工资不到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