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各种升旗视频刷屏,让我想起了当年一部电影《凤凰琴》

又是一年国庆假期,最近关于各种升旗的视频在网上刷屏。

国庆节到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当然具有特别意义。所以很多人提前去排队,为的就是这种特别感受。平常天安门看升旗,至少得凌晨2点左右去排队,国庆期间从头天晚上9点左右就得排队了。打地铺,拿帐篷的,都在这拍着呢

500

厉害的是,一个美国人也来天安门看升旗了,当然他主要是陪中国太太。中国太太问了他一句话,还见过哪个国家连夜排队看升国旗吗?

500

当然没有,这可能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这个词,叫家国情怀。可能当今世界只有中国才有这种强烈家国情怀吧。

再看这个视频,哇塞了。

500

广西南宁民族广场国庆节当天早上升国旗仪式,现场来了.......这黑压压人群,至少得十万以上吧?比天安门广场还壮观——当然主要是天安门广场不允许这么多人。

当然,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有类似场景。

500

这就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吧。

国庆节看国旗冉冉升起,那种感觉很奇特。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人民群众朴素爱国主义情感,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

祝福祖国继续繁荣富强,祝福我们生活越来越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用这种仪式来凝聚人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团结起来很强大。

正如几千年前老祖宗就说了一句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战争就不必多说了,那是关系民族存亡大事,祭祀(祖先神灵)为什么和战争一样重要?就是因为古人在祭祀这种仪式中,能够有一种强烈情感共鸣,我们是一体的,我们是一起的,古代这种祭祀仪式,到现代就被升国旗仪式所替代了。

道理相通,通过这种仪式,来强化我们是命运共同体这种概念。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对升国旗这个事情,会有如此特殊情感的原因。

那么,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理解中国人对升国旗这种仪式的特殊感情呢?

这要从当年我看的一部电影《凤凰琴》说起。它获得过1994年金鸡奖最佳电影和最佳男主角等多项大奖。

500

这部电影改编自刘醒龙同名小说,主题是讲乡村民办老师。大概如今很多人对“民办教师”这个词汇有点陌生了。民办教师没有编制,但是当年义务教育阶段,很多地方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缺老师,所以就给了政策,让各地招募民办老师,工资由村里集体承担,家长也帮老师们种点地什么的作为弥补。

这是咱们国家在当年贫穷落后时期,迫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权宜措施。

90年代很多中西部省份经济非常落后,很多孩子上不了学,哪怕上了小学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辍学。归根到底就是穷,学生穷,老师也穷,财政更穷,只能用民办教师这种权宜办法,勉强维持某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多少能让那些孩子上点学,识点字,不至于成为文盲。

总而言之,当时实在太苦了。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这一点。

电影故事,主要是讴歌以余校长为代表的民办老师,如何为了这群孩子,付出了多少心血。具体情节就不多说了。

我想谈谈电影里,多次出现的升国旗场景。

500

电影里这所界岭小学,是一所贫困偏远山区小学,校舍破败,条件艰苦,自不待言。很多教学工作都没法开展,但余校长坚持每个星期一,都要组织全校师生一起升国旗,雷打不动。

电影以一个新来的年轻老师张英子视角展开,她第一次看到这场严肃升国旗仪式,还觉得很奇怪,因为其它学校并没有这种要求。

余校长说了这么一番话,又有一个孩子辍学了,临走前他说家那儿可以望见这面红旗,望见红旗他就知道有祖国,有学校,他就什么也不怕......

500500

这是这篇小说里面,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

大山里面这所小学,飘扬的这面国旗,对山里的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所以这就是余校长一直坚持要升国旗的意义吧。

孩子们能理解吗?最少长大以后会理解。

500

这就是这面国旗所承载的意义。

也是我们从小到大,在国庆节以及其它重大时间节点要升国旗的意义所在。

祖国是什么?这个概念太宏大,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

对这些孩子来说,这面国旗就是祖国,有了这面国旗,他们心里就还有寄托,还有希望。以后祖国强大了,他们也能跟着过上更好生活。

反过来说,祖国的强大,也需要每一个人去奋斗,去努力。

这就是家国情怀。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情感寄托,也是一种意识塑造,通过这种长期意识强化,来塑造我们共同民族性。

所以,也能看出,咱们国家最重视这种能够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观念的各种重大仪式,除了国庆节,还有各种阅兵典礼,国耻日纪念等等等等.......

当然,也需要指出,朴素的国家自豪感,并不代表我们这个社会内部就没有矛盾了。大家是一家人,但是一家人肯定也有各种矛盾。因为各种利益分配带来的矛盾,始终存在,这些矛盾对我们整个社会有很强烈撕裂感,这也无须讳言。

但一个国家之所以还能够团结起来,正是因为还有这种最广大人民群众朴素爱国情怀,多多少少可以压制那些矛盾。

最后,当我们谈到家国情怀,和朴素爱国主义情感,相对来说,往往越是底层人民,这种情感越会强烈,而越是有所退路,特别是某些富豪阶层,这种情感越会淡薄。

这是什么原因呢?

大概对于很多底层人民来说,祖国是最大的依靠,而对于某些随时可以润出去的富豪来说,祖国相对来说并不像对底层人民那么重要。

所以,这也是电影《凤凰琴》里面,那些大山里的孩子,那些坚守在此十几年的民办老师,会对升国旗这件事感到如此神圣的原因。

但往往,我们整个社会内部矛盾,反而就是对各种底层人民伤害最多。他们承受了更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