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村子,应首先把它看作什么?
对于一个村子,应首先把它看作什么?
对此的答案可能会有很多,比如把它看作一个地方,比如把它看作一块人居的地方……
当然,肯定也会有朋友说,就首先把它看作一个村子。
这后一答案怎样?肯定比前面的两个答案好,因为这答案说明了村子的文化性、人文性一一地方本有,人也本有,但村子并不本有;因为它说明了这不仅是一个地方,也不仅是人+一块地方,而还讲了人与地方的结合,讲了这结合后的进一步生成一一至少把它叫作“村”就是一项进一步的生成,而且是很有意识、很有文化的生成,否则干嘛不取“人”、不取“地”这两字里的部件或者说元素,直接而便捷地组字或选字,而令人诧异地这么取个“木”+“寸”组个“村”字来叫它呢?这里面没讲究是不可能的,讲究很浮浅也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把这“寸”放里头就能让后人觉得不挠挠头好象不行。
就从这被用来冠名的“村”字看,中华古人就已至少认为它是有生命力、应进一步发展成长的了,不然干嘛专门取“木”字旁的字作称呼呢?难道不是图它能生能长、能长得很粗很壮、能枝繁叶茂,并还能给人荫凉、帮助?
既然这样,那么,把一个村子首先当作一个村子看,是否就可以呢?
也许可以,不就是一个村子嘛!
但村子是静态的吗?“村子”这概念,本身很具象,已很说明村子是咋回事了吗?村子是啥样都可以、有什么都行、干嘛都可以不讲究的吗?
一一连树长好长壮,都还有条件呢,何况一个村子?l
显然,对于村子,不能停留于把它当作一个村子看,这“村子”本身就是个有点概括、抽象的概念;看村子所能看到眼里的具象,也就是人、地、屋、树等内容。光用这些内容填这概念,就能把事、把人的活动给漏掉了!
所以,真要还算符合事实地看村子,至少还应把这些内容都概括进来。
而把这些内容都概括起来的话,用什么简单简明的说法或者说词汇,作表达更合适呢?
除“社会”之外,还有比它更合适、贴切,能做到动静皆含、人与事物皆蕴、把人的组成及主导也反映得很突出的一般说法吗?
一一好象并不好找吧?!好象连“小世界”这说法都不如它吧?!
由此可见,看一个村,首先把它看作是一个社会,还是很重要的,否则容易有所缺失、偏误。当然,这是一个小社会,准确地讲是一个村级社会。
中华古人至少已用“村”说明了村子是有生命力的,是能生长成长、应发展壮大的。那么,作为一个村级社会,它是不是也具有同样性质、应有同样特征呢?
就象村子不光是住家地一样,村级社会自然也不光是住家地,也不光是个容器一一不管是平面的、立体的,还是平面立体交合的容器。
这就要求我们,以对待、观视一个社会的视野视角来看待一个村子。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史上已有不少人这样对待、观视村子了。人们又有几个人不把一个村子当作一个小社会来待来看的呢?
那么,问题来了:就这么看下来,其结果如何?
估计会有不少朋友会说,并不怎么样!历史上,这么看来看去,乡间广泛遍布的村子们后来成了封建社会的组成部分,成了封建社会的基础、础基,以至,一个个乡村里的村子,它作为小社会也是封建社会的样子。要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们很有可能还是老样子一一很封建的样子。
显然,光用对待、观视社会的视野视角去看一个村子,还是不行、不够的,因为社会应是个什么样,同样是个问题,是至少涉及到村子未来的问题。如用封建主义对待、观视社会及这社会里的村子,这社会、村子很容易在这样对待、观视及随之而有的评头论足、动手操弄及打磨下,变成封建社会、封建村落。
至少在对待、观视一个中华乡村里的村子时,还有一个用什么主义的发展视野及视角去看的问题;
在对待、观视一个中华村子时,至少还有把不把这村子当作一个小社会的问题;还有愿不愿承认村子里的人、广大人、广大的普通人是这小社会及更大社会的主体一一包括社会的依靠主体、决定主体、发展主体一一的问题;还有愿不愿健全、完善、发展这村子里的小社会,使这社会本身好好伴人,而不是村子里的所确强人、势力更一直伴人的问题;还有努不努力、是否坚持努力让这村子里一一也即这小社会里一一的人们,不仅在意愿上愿意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在地位基础、制度保障、生产发展上也夯好基石,从而使村子、使这小社会在这方面没有社会障碍、制度障碍,更没有相应的社会压迫、阶级压迫、制度压迫,进而事实上尤其长期的事实上,也切实做到互相平等相待、和谐相处的问题。
而这无疑是需要有很基本的尊重社会、发展社会、尊重人而且是广大人的社会主义发展视野及视角的。尽管在当今世界,这方面的内容还不够健全、成熟,但有关的大方向还是有的;尽管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去进一步摸索、探索,但至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大乡村来说,建立在过去正反经验基础的可行经验还是有的。而在现实中,中华乡村的不少村子也一直在作更好建设与发展的各种尝试、探索,获得了不少有益的体会,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与发展上,中华的乡村并不是毫无头绪,并不是一头雾水,而是早已在写、早已在做,而已有不少谱写,而已不乏硕果在枝、成就在底,而已有不少动人旋律乃至乐章。
当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乡村,不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乡村来说,这是项新事业,即便对整个人类及世界来说,也都是一项新事业。这项新事业不仅需要人们有向前迈进的勇气,有面对现实中的不足想改进、知改进、求改进的意愿,更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踏实而行而为而进的长期、具体的实践,需要大家及社会在不断总结甚至反思各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