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地区,同样的产品天差地别
【本文由“盎撒霸权必将被打倒”推荐,来自《一个让我感觉有些不好说的国产化替代》评论区,标题为盎撒霸权必将被打倒添加】
宁南山之前有过介绍这个报道,也感慨过。当时我评论过,再补充说一次。
1. 报价20000元的外商,是否是之前负责整体维修的外方?如果是,那么这个报价很好理解。从大亚湾整体维修承包方,变成了只提供某个零部件的供应商,系统维修中的零部件价格和做为产品的零部件价格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往往会贵很多。
在采购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某个零部件算成本赔钱,但整个产品赚钱。如果不买产品,只买某个零部件,价格就很贵了。可以参考比如电器产品,电脑等,过了质保期后,购买厂家的零部件时的价格。
2. 是否是带产品保证的零部件。
参考如果购买非品牌的零部件,往往价格比品牌方的要便宜很多。除了品牌方的利润外,还有一个就是品牌的风险保证。外商报价的20000元,是否是含风险内容,而东北厂家的产品,其风险是否是由中广核自己负责。这点不说明,无法说明价格差。质量保证风险不同,价格相差巨大。
3. 如果不是由之前负责整体维修的外方报价,其他的外商报价产品,是否是在国外加工后进口,是否有代理。这些都不说明,无法简单比较。比如,我之前碰到过,国内厂家需要一个产品,委托我公司直接给日本生产厂家的销售打电话,告知最好从香港代理采购,因为中国大陆销售由香港代理商负责。非要从日本买的话,报价当时比香港贵了将近3倍,厂家通过这种方法保证避免同品牌的竞争。
另外,如果是在国外加工制造,当地的制造成本,运输成本,进口成本,认证成本等,这些都是影响价格的因素。
宁南山可能没有搞过采购,采购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地区,同样的产品天差地别。这种简单的外商20000元和东北厂家的1000元没有可比较性,只能算是写报道的为了突出这个团队和主人公的事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