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同学做成盲盒,三天涨粉百万!

来源:宝藏姬

“同学盲盒”听说过吗?

这是最近短视频平台爆火的一种内容形式。

虽然说“万物皆可盲盒”,但狐妹万万没想到人也可以被制成盲盒。

其中,做的最成功的当属博主@在下辉子,靠 10 多条“同学盲盒”系列视频,抖音涨粉 400 多万。

连 B 站投稿,视频播放大多数也都破了百万。

500

500

最强“同学盲盒”

每期从毕业照中随机挑选一位“幸运儿”,然后跑到这位同学所在的城市,上演老友重聚的戏码,回忆回忆过去,聊一聊现状。

视频结构看似并不复杂,无非是纪实画面加后期旁白。但却是其他人难以复制的,因为这个班级实在无敌了。

500

这是一所一本率常年保持在 90% 以上的重点高中——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倒数第二能上 985,出几个省状元也毫不意外,被当地人誉为“清北摇篮”。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班基本全都是学霸,是“高考考得最好的一批人”,也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甚至培养出了李雪琴这种勇闯娱乐圈的北大高材生。

500

各种 buff 简直叠满了,全国能有几个这样的班级啊。如果换做是普通人的同学,谁会 care?

吃瓜群众好奇的是,这一群当初被视为“天之骄子”、“人中龙凤”的小孩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呢?读书对命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500

学霸们的五味人生

“在下辉子”有一期视频主人公是自己的初恋女友。

当初分数本来可以上人大,却选择了对外经贸大学,成为了她和母亲心中抹不去的遗憾。

毕业后选择留在北京打拼,进入某互联网公司工作了 4 年,最近刚刚跳槽。

从她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大城市工作并不是那么快乐。身体和生理上双重折磨,让她身心俱疲。

500

这正是很多年轻人的现状,所以评论区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500

看来,焦虑和迷茫才是人生常态,每个人都自己的困境和难题,即便是学霸也不能幸免啊。

500

所以,有人选择了叛逆,小睿是辉子视频中唯一一位仍然在读书的,学业顺风顺水一路绿灯直通北大博士。

中学时期是老师和家中眼中标准的好学生,如今年近 30 岁却迎来了“叛逆期”。

他同样对未来充满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老师。于是,主动选择延毕,去享受迟来的“青春期”。

贴纹身、做美甲,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看似是在努力挣脱“好学生”的滤镜,实则是对自己的“诚实”,寻找更广阔的自由。

500

这条视频发出后,获赞 200 万,也让辉子迎来了第一个涨粉高峰。

当然,辉子的同学在最有名的当属李雪琴,因为身处娱乐圈,所以自带流量和话题。

500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虽然李雪琴大多数时候带给观众的是快乐,但她本人却是个悲观主义者。

因为从小父母离异,她天生性格敏感,为了不辜负家人的期待,考上了北大。

本以为这样,人生就迎来了新的曙光,但她在大学时期就饱受心理问题折磨,严重的时候曾多次在大街上抱头痛哭。

500

后来,她跨专业申请到纽约大学教育学,一个学期还没有上完,就再次因为抑郁症发作,几度情绪崩溃,甚至想要自杀。

无奈之下,她只好放过自己,终止了学业,回国和朋友一起创业做起了短视频。

尽管快乐难,但李雪琴还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我很期待30岁的生日一过,蜡烛一吹我眼睛一睁开,我一下人就松弛下来了。”

500

本来以为,辉子这个系列视频中,李雪琴金句频出,还登上了热搜,会成流量最高的,没想到却不是。

他的第二个涨粉转折点是一位失联多年女同学阿舒。

她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当上了老师,在东北小城过着按部就班的日子,因为自卑隐身 10 年。

这经历听起来和其他同学相比平平无奇,但却成为点赞最高的一期。

很多网友评论,因为她才最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轨迹。

500

港大毕业,开着玛莎拉蒂,财富早就自由的魏新元同学固然令人敬佩,但似乎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了。

500

“在下辉子”这几期视频看下来,狐妹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生都在比较的中国人,活得实在太累了。

就拿阿舒来说,她所嫌弃的大学,正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学府,但还是觉得和班里其他同学相比太一般了。

毕业后拿顺利拿到了铁饭碗,这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她却因此深陷自卑之中,连同学聚会都不敢参加。

殊不知,其实她拥有很多别人没有的,最起码她比视频中其他同学看起来都要松弛,也是离快乐比较近的那一个。

500

更无奈的是,很多看完辉子视频的人居然也开始焦虑了。因为在这些高材生的衬托下,显得自己更加“废物”。

500

所以,做人千万不能拧巴,要学会自洽,或许世界本来就没有意义。

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滚石头一样,很多人觉得他循环往复,毫无意义,但我偏说他是快乐的。

因为滚石头这件事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人主观赋予的。

众神赋予它痛苦的意义,由此来惩罚西西弗斯,但西西弗斯也可以同样赋予它快乐的意义。

500

500

情怀能变现吗?

一不留神扯远了,最后咱们还得回归到做短视频的终极目标,“情怀”能变现吗?

“在下辉子”爆火之后,同类型的视频如雨后春笋,最终的归宿肯定都是商业化变现。

500

目前,辉子已经接到了面霜和饮料品牌的广告,单条广告费破 10 万元。

一般都是在和同学的对话过程中进行植入,效果还是可以的,也给同类型视频开了个好头。

但是互联网的热度维持不了多久,去年爆火的“张同学”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是靠乡土味十足的农村生活走红的,其实走的也是“情怀”路线。

结果,首次直播带货就翻车了,仅仅卖了 342 万,转化率只有 0.9%,这个成绩显然与他千万粉丝的博主身份并不相符。

500

而且“同学盲盒”这类内容看多了就不那么新鲜了,可持续性并不强。估计很快就会遇到创作瓶颈,到时候不知道辉子该如何应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