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建议任总开办“华为大学”
最近,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亚东与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在今年7月7日下午的一场对话的相关内容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两人关于中国教育的谈话尤为引人瞩目,引发轩然大波。网络上有网友对任正非说的“不学英文,农村孩子永远就是农民”这句话颇有看法,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为了全面了解刘院长与任总对话的内容,就在网络上检索了一下,才找到最初的源头,在刘院长的微信公众号上找到了对话的全文,于是如获至宝,急忙收藏保存起来,并仔细拜读,对任总关于教育的宏论颇有感触,就此不揣冒昧,且抛一块碎砖头。
在回答“怎样才能尽快把中国的教育事业搞上去”的提问时,任总说:“从长远看,国家的发展还是要解决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就要先克服网络障碍。国家电信网络能不能像高铁那样进一步让利?……高铁体现的就是为人民,为人民就不是为人民币。不涨价的结果就是更好的社会效益。”任总说得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肯请。当下中国的教育问题多多,其中的关键就是急功近利,一切向钱看。最近20多年来,教育与住房、医疗一起演变成为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很值得反思。一方面国家的投入在逐年加大,另一方面百姓的投入也在加大,然而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而高等教育学费的飞速上涨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互联网为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途经,因此,任总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国家电信网络要让利于民,“为人民就不是为人民币。不涨价的结果就是更好的社会效益。”任总这两句话也同样适合高等学校。大学之大,其本质不是校名大、校园大、大楼大,而是有大师,而且能够培养出大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质量难道是靠金钱堆出来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西南联大之所以名垂青史,就是实践了“大学之道”。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只开办17年,但神奇的故事流传至今,之所以被人怀念,同样是践行了“大学之道”。办教育是为了育人,而不是为了金钱。“为人民就不是为人民币”,任总这句话真正说到了根子上。当下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突出,根源就在于拜金主义盛行,唯利是图成风。今年高校学费飞涨就是一例。“不涨价的结果就是更好的社会效益”,任总说的真好,只可惜任总不是教育部部长。如果能全民选举教育部部长的话,任总不妨参加竞选。
在回答“就教育本身而言,中国当前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任总回答说:“教育为什么重要呢?天才都是从少年中产生的。中小学齐步走、同质化教育,把天才给埋没了。孔子都讲因材施教。现在有人说,不要学英文。不学英文,农村孩子永远就是农民。你不学英文,将来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就业啊?还有人说,不要学数学。数学和英语都不好,就进不了高端行业,农民的孩子永远是农民,阶层分化就出现了。”联系国内的教育现状,任总的回答一下子撕掉了皇帝的新装。孔夫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然而,当下的中国人早已忘却了祖宗的教诲。“中小学齐步走、同质化教育,把天才给埋没了”,任总这句话直指当前教育的弊端,振聋发聩,只是不知道那些教育的决策者们能否听得见。隋唐之后一千多年来,中国选拔人才的机制始终难以摆脱科举制度的窠臼,跳不出呆板教条的牢笼。在教育选拔上,广泛推行标准化考试,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把天才给埋没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无法解答,原因就在这里。针对有些人走极端提出不要学英文的错误主张,任总给予当头棒喝,因而说“不学英文,农村孩子永远就是农民”。因为当下的世界,是美西方主导下世界,英语是国际通行语言,而互联网技术的语言基础是英文,不懂一点英文,如何参与国际交流?如何参加科技竞争?中国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究竟如何人所共知,任总的话很有针对性,不要作片面理解。语言就是交流思想、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了只有益处而没有坏处。在当下,英语就是走向世界的一匹快马。
鉴于任总的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建议任总开办一所大学,名字就叫“华为大学”,任总就是当之无愧的校长。如此,中国学子就更有福气了,中国教育就更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