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档的11部电影,你最想看哪一部?为什么?
2023年国庆档共有11部类型各异的新片上映,其中包括犯罪题材电影《坚如磐石》、犯罪动作电影《莫斯科行动》、抗美援朝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爱情电影《前任4:英年早婚》、喜剧电影《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动画电影《贝肯熊:火星任务》等,你最期待哪部?为什么?
《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和《志愿军》已经看过,说一点简单的个人感想。《坚如磐石》和《前任四》还没看,做一点无责任的推测。
《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对于“开心麻花”的脱离并不仅仅发生在制作发行公司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创作内容:这并不是我们惯有认知中的“开心麻花系”喜剧,并非除了欢脱闹腾之外再无它求,对搞笑本身也有着特别的处理。
首先,在搞笑环节,它就拿捏了尺度。导演更多地使用了魏国铮和王子异等“健全人”去进行肢体和行为上的搞笑,重头戏是“健全人对障碍者世界融入时的尴尬”,而减少了心智障碍者自身的搞笑部分。这就避免了同类型电影经常遇到的问题:或有意或无心之下,对于相应群体的审丑式娱乐消费。
进一步地说,电影在主题上更是表现出了一定的野心。它是关于“拥有与找回运动初心“的故事,让之分别划分给“心智障碍者”与“健全人”,又将之超脱了体育层面,上升到了生活的高度,且同样具有“障碍者”与“健全人”的双重性,落为了前者的“融入社会”与后者的“挽救生活”,又合并成了交互作用下的“障碍者被当作健全人看待的真正尊重”。 障碍者与非障碍者在当今社会中的融入与自处方式,才是本片的最终落点。因此,它甚至不是一部单纯的体育电影。
《志愿军》是一次对同类题材的“返璞归真”。在近年间的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做出新意的作品,如张艺谋父女合作的《狙击手》,以绝对微观的视角出发,展现了普通一兵的奋战与牺牲,并将其表面上的“不为人知之微小胜利”放大,外扩到了结尾出现的军队集体之上,突出了小我奉献汇聚而成民族可观强盛的主题。而在陈凯歌的《长津湖》中,士兵以家庭与亲情的诉求出发,延伸出了对“每个人的家”之国家的奉献精神,形成了小我与集体的统一。
与之相应地,更加传统与经典的作品反而显得有些稀有了。上述的几部作品,包括更早一些的当代题材《红海行动》等,都证明了主旋律创作思路的一些新空间与可能性。而这样的新意或许也可以沿用到经典型作品之中,让它变得传统而不老套。虽然没有完全“推陈出新”,依然有着旧日创作上的一些沉疴,但在一定程度上讲,<志愿军>就展现出了新意方面的一些潜质,对经典主题进行了细化的多层次拆解。
在很多方面上,本片都显得比较传统,文戏中的叙事与人物甚至有些《大业》系列的ppt走马灯之感。然而,在客观条件较多的情况下,陈凯歌依旧展现了自己对这一传统主题的细化思考,选择表达效率与性价比最佳的环节做出了侧重设计。它不同于近年来的同类作品,反“微观个体视角”而行之,包括了从领袖到士兵的全国全民。这是《长津湖》等聚焦前线、国内带过的作品所缺少的部分,绝对突出了集体主义。质量几许,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观众对“传统”的受容度如何。
《坚如磐石》(胡乱预测):仅从预告片来看,暴力的场面被直观强调,突出了暴力本身的罪恶。它又有着双重的意味,既是冰冷的威慑,也是力量的诱惑,二者都是“权力“的不同侧面,分别对应着匪与官对权力的掌握方式,混合成了对雷佳音为代表的“初入局者”的引导,让他在对力量的畏惧与随之产生的憧憬下被同化,这也正是官匪同体的当代官场环境。它始终作用于人性中的非光明面,恐惧与贪婪,而对应的则是法律的正义,即人性中的基本道德意识。层层构建之下,人的正邪本性在冲突,是否要让犯罪压倒一切(最常见如与亲情诉求的纠葛),人的邪之本性也同样多面化,虽恐惧却贪婪的不能远离之心理是冲突的。由此一来,主导人物行为与言语的人心就呈现出了多重的摇摆,无法得到确定性的结果。
雷佳音代表了所有人物曾经经历过的状态,或许曾经保有些许善意,却在恐惧与憧憬之中倒向犯罪,却又无法让自己彻底染黑,最终也只能摇摆不停,并在当代政治环境中因自身地位而被拉扯于极端的黑白之间,哪怕是身处“黑“中也终究不能自我开解,在白的本性一面与黑面的逃离之恐惧中纠结。
而所有人的结局,很可能是在某种更加高级别的系统中灭亡,即无关“权力”本身。它是客观存在的,自有长时间积累固化形成的阶级高低之划分。本片中的人物都想攀升越级,这种冲动正是他们沉沦其中的恶之本性,却又全体不能如愿,其努力的失败又构成了基于“权欲”的又一重“不可开解”,无论埋下多少暴力与手段都不能成功,获得的只是暴力犯罪叠加之下的愈发沉沦。所谓“士农工商”,正是超脱一切个人主观行为的铁则,它划定了所有人的固有阶层,其存在是权力秩序的展示,让人们坠入其中而求索,却不给他们任何“成果”,只引诱着他们愈发叠加犯罪行为去“努力“,在最终攀升到极致的暴力中走入毁灭。这正是人不可免除的命运,也是“环境与人心给予的内外不可抗宿命”这一张艺谋的一贯主题。
《前任四》(胡乱预测):《前任四》有ip,有阵容,有话题性,也有似乎对接市场的类型,无疑是“民选“的种子选手。但是,它的隐患在于舆论环境。
比起前几部上映的时候,现在的社会思潮对女性主义抱有更正面的关注。这样一来,主打都市男性面对婚恋难题且以喜剧为主的本作中,那些必然出现的幻想场景、两性笑话,以及为了表现男性心境而从男性视角出发的男女关系讨论内容,包括作为主角表现侧面而存在的女性功能化配角,是否会落于“男凝”的批判呢?事实上,2016年的《情圣》就已经遭遇了“物化女性”的巨大争议。
当然,这样的争议性本身也是一种流量,如果引导得当可以作为“黑红”的反向话题点,引爆互联网辩论下的全民观影。但这需要事前对该情况的预判与方案。《前任4》甘不甘心走这种黑红路线,是否有所准备,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