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家里这顿我明白了,为啥在外头吃一顿牛肉面会好几十元
【本文来自《现在物价很低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迷茫的山路
今天早上逛了一趟自由市场,发现所有的物价都在上涨。肉、蔬菜、水果就不说了,小步快跑地涨,还不算太明显;但想给孩子买点酱牛肉,发现已经涨到了112元/斤(2个月前65元/斤,群众笑道,就是工资不涨。)
为了拉动经济,我们的职能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包括繁荣房地产市场,但因为结婚的太少,人口出生率太低,以及城市化进程停滞,房屋市场饱和等原因,效果并不明显,天津的房价一直在降,降了也没人买。
策略还包括拉升股市。但因为十几年了股市过于血腥,敢于操刀入市的散户已经很少了,想割韭菜难度几何级上升;而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大跌眼镜,亏损企业比例过高,股市好像得了帕金森,摇摇晃晃,看着就让人提心吊胆。
前两招不太奏效,但暗底下还有第三招,就是放水,以各种形式对外放贷,M2高涨,杠杆率上升,也不知道钱都跑哪去了,唯一的体会,就是物价急速上涨。虽然物价上涨了,但以下几个问题仍然存在。
一、失业率居高不下;
二、老百姓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三、房地产难以成为高通胀中的保值投资对象。
为啥?首先因为房产需求下降,原因就不说了;其次,是因为投资房产的都是有钱人,有闲钱的人。但这帮人普遍不缺房。而90%对房产有刚性需求的人(比如面临结婚的年轻人,拆迁户等),又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降低了购房欲望。最危险的是已经贷款买了住房的人,如果同时面对通胀、失业和收入降低的威胁,很可能被逼无奈下断供。而大面积断供一旦发生,极可能首先革了银行的命。
物价上升,就业困难,房价下跌的情况下放水,能带动投资吗?能拉动消费吗?银行是不是在给自己挖坑?
同样来自天津。
前两天我上门口市场买牛肉,38元每斤,我要50元的,秤万51元,老板还给了一小包炖牛肉的料包,我回家用电压力锅连汤带肉炖了一锅,打算美美地吃一回牛肉面。同时我还买了3元的鲜切面(3.5元每斤),一斤菠菜和一根胡萝卜以及葱姜蒜各一(具体钱数不记得了),等牛肉炖熟了,看着光剩一锅汤了,大致捞了捞,三分之二的肉和一小半汤,和半个胡萝卜和半斤菠菜一起煮熟,再加上那些面条,我夫妻二人一顿就消灭了。完事儿领导还抱怨,你搞这么多汤干什么。
吃完这顿我明白了,为啥在外头吃一顿牛肉面会好几十元,这牛肉太贵了,自己炖肉成本都下不来,看来下次去买牛肉至少要二斤起步,要想多吃几顿的话,花费超百元那才有可能,物价如此,自然生意难做,我家门口市场里干了二十多年的水产鱼档,也是最后一家卖鱼的,半个多月前撤摊子了,再这么下去,唯一这家牛羊肉的档口也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