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人的胃,至少两盘蔬菜打底

500有一年我带爸妈去欧洲玩,一开始他们很兴奋,对着法兰克福的马路和建筑滔滔不绝,发出各种煞有其事的点评。两三天后,我爸妈脸上挂了一种隐隐约约的失落感,特别是每次一到用餐时间,我妈总是一副眉头紧皱的模样,对着那一盘土豆,牛肉,培根,鸡蛋,发出一声轻微的啧啧声,伴随着一声叹息:没有菜,怎么没点青菜……

一周之后,他们像接受现实一般,也开始吃沙拉了。盘子里铺上大量生菜紫甘蓝,嘎吱嘎吱吃着,中间嘿嘿一笑说:现在跟兔子有什么两样啦?

又过了几天,飞机降落上海,半夜驱车到家,我爸妈做的第一件事,是支起油锅,炒一盘上海青。我舅舅提前得到指令,专门准备好一马甲袋上海青扔在我家门口。松江乡下自己种的,冬天经过霜冻,那菜吃起来会有一股清甜。吃完,他俩得偿所愿眉头舒展,舒服地打了个饱嗝,跟我下命令:以后啊,你不要带我们出去玩了,我们去哪里都吃不惯,像坐牢一样,有什么意思啦?

当时我气得七窍生烟,花钱花精力陪你们玩一趟,就跟我说以后再也不去了?你们老年人能不能不要这么固执保守?能不能开放一下味觉,开放一下胸怀?少吃点青菜怎么了?你看我不是吃得挺好?你们这代人啊,就是太讲究吃了,应该跟外国人一样,在吃上少下点功夫。没有必要每一顿都来四菜一汤,清淡一点,朴素一点,未尝不可。

我那时出国,跟外国人一样,买一个法棍三明治,一杯咖啡,坐在卢森堡公园里吃完一顿饭,心满意足,啊,这种介于饱和不饱之间的疏离感,不是挺好的吗?

直到这回去新加坡待足一个半月,每天在食阁看着套餐里那几根蔬菜,都觉得不对劲。不知道是年纪大了,还是胃口开始挑剔,每天都在琢磨,蔬菜怎么这么少?而且餐馆里一盘蔬菜跟一盘排骨同价,真是岂有此理,凭什么炒个菠菜那么贵?

有一天我猛然发现,自己跟我爸妈一样,得上了一种思乡病。松江人喜欢把饭以外的所有主食,都叫成点心。管你面也好,馄饨也好,馒头也好,那都是点心。点心吃多少都是不作数的,馄饨吃完面吃完,那都不能算饱,只有米饭才是真正的王者。另外,可以没有肉,可以没有鱼,无论如何,桌上都会有一两盘青菜。

上海青,鸡毛菜,四季常备。春天的茼蒿苋菜蚕豆,夏天的丝瓜豇豆,秋天的茭白扁豆,冬天的草头萝卜荠菜,这些时蔬四季交替,轮换登场。

以前觉得吃米饭青菜很寒酸,怎么都没想到,到国外一个月,天天想的都是米饭青菜。

我不是不能吃三明治披萨饼,但隐隐约约懵懵懂懂恍恍惚惚,还是在想,来上两盘青菜就好了。

小陈每晚都会煮一大盘青菜,锅里水煮开,扔一大把青菜进去,两分钟后出锅,洒点调料。有一天他端着这盘菜出来,解释说:现在吃这个,主要是为了维持基本营养需要,你不要去想它的口味怎么样,你要想是为了身体。

要说超市里蔬菜不丰富,也不能这么说,只是总感觉缺点什么。

前几天回家了,我妈往餐桌上摆上红烧肉,大头虾,这都不算什么,是可以实现的乡愁。她放上一盘茭白炒三丝,我明白了,茭白是江南产物。坡国没有,也不太可能会有。

吃到茭白,就想到小时候,每天坐我妈的自行车上下学。乡下小道旁边,有一条长长的垄沟,天气越来越暖,五六月外套穿不住的时候,我妈会说:看,茭白蛮大了,可以摘了。

我看向垄沟里的茭白,一边点头一边觉得,好热啊,夏天到了,快考试了,也快放暑假了。

我回去的第二天,我爸做了一道草菇毛豆,跟茭白一样,草菇和毛豆也是时鲜菜。草菇滑嫩,毛豆脆硬,两种口感同时在唇齿间交替,仿佛夏秋的气息不停穿梭来去,是中秋节气的滋味。500几年前我跟爸妈一起住的时候,经常抱怨他们,怎么每到夏天,每天都是炒豇豆,豇豆到底什么时候吃完?到了秋天,又每天都是毛豆。哪种蔬菜丰收,那种蔬菜就要在餐桌上霸榜一阵,那时觉得这样很无聊。

后来发现,这种感觉已经在身体里驻扎上了,吃的不是蔬菜,是和土地连接的感觉。

郁达夫写江南的冬天,“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江南的冬天因为这股水蒸汽,照样能种出蔬菜来。江南人的胃,就系在这些蔬菜上。

一餐需要两盘青菜,一盘是营养需要,一盘是节气需要。你会在这些蔬菜上,尝出四季轮换,尝出那种在土地上慢悠悠行走的滋味。

这大概就是江南人的接地气。

以前吃着茭白,觉得这个菜像个永久的配角,总要搭点什么才能嚼出点滋味。现在吃着茭白三丝,身体里一股乡愁搅动,终于对上了滋味,是的,吃到茭白,就好像闻到空气里暖烘烘的青草味,天空又蓝又远,河水里还能摸出半篮螺蛳。吃到荠菜,是春天到田埂边摘野菜的回忆。冬天的上海青,我一直不太喜欢,可能是因为看到这菜,就想到小时候手指头冻僵,穿着棉毛衫裤毛线衣那种臃肿感。

上海朋友说,他家老人出国探亲,去了一个月,天天都在叫,买不到蔬菜,菜太少了。

我没想到我也抢先一步,得了这种上年纪才会有的病。

故土难离,没走的时候不觉得,走远点才知道,故土难离,一辈子都离不开。500作者|毛利  分享生活,解答情感、家庭困惑,和有趣的人们对话,有机会一起午餐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