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长历程中品味家风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他们虽然没有受过太高的教育,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一直在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现在,一提到家风,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成长历程中的那些往事。家风孕育理想,人生道路中,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在我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时,开始从走读变成了寄宿。刚到学校时,我十分不适应,经常想家,每天到一到吃饭就以泪洗面,上课时也常常走神,于是我开始撒谎身体不舒服请假回家,几个星期之后,父母开始怀疑我是装病,他们并没有拆穿我,也没有责备我,我暗自开心,甚至想过退学也要留在家里。父母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他们不能让我的未来也和他们一样。一次,也许是察觉到了我请假的原因,母亲鼓励我说只要我能在学校呆一周,她周三就来看我一次,那一周对我来说仍然漫长,但有了期盼,终于成功呆了一周。后来,我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因为这次经历,也因为父母耐心的引导,我无比珍惜学习的时光,也更加坚定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现在,即使离家再远,但心里总有一种信念支撑着我。毕业后,我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扎根农村,为改变农村的面貌而努力,为农村子女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而努力。曾经在心里埋下的种子,已经汲取雨露,悄然生长。家风孕育品格,人生旅途中,要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韧不拔。小时候,家里每年都会种几亩棉花,虽然不多,但都是母亲一个人在管理,每到周末放学回家后,我们都会去地里给母亲帮忙。到了秋天,一次我和妹妹去地里帮母亲摘棉花,我们每人往腰上系一个袋子,还没开始一会,我便失去了新鲜感,红红的太阳还在头顶,还有那么多的棉花要摘,我顿时泄气了,开始坐在地里玩耍。过了一会儿,起来看见母亲已经超过我一大截,她一直默默地,我顿时感到十分羞愧,也赶紧摘了起来。每次摘完棉花后,看到自己摘过的半块地,就充满了自豪感。在摘棉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选择继续劳动,即使很累,但有很大的收获。在母亲身上,我学到了不管再艰难的事情,不轻言放弃,就有了迈向成功的勇气。儿时在田间地头的劳动,培养了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品质,现在,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再艰苦的环境我也能尽快适应,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埋头苦干才是硬道理。家风孕育情怀,日常工作中,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我的父亲是村里的村主任,尽管他现在只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但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基层工作中,他是我的榜样。在疫情防控最危险的时候,他冲锋在一线,每日在村值守,宣传防疫知识,从未有过怨言;在村进行自来水入户、农村改厕、天然气改造等项目建设期间,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经常忙碌到深夜,常常顾不上吃饭,一直在帮村民解决问题。同他相比,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是他教会了我,要甘于奉献,要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以他们的忧为忧,为他们的乐而乐。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笔财富,培育优良家风,要从小事做起,在小事中品味成长,在成长中体验改变,在改变中寻找收获,让收获成为坚定的信念,成为优秀的品格,成为忧国忧民的情怀,成为前行道路中源源不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