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游戏里的抄袭、致敬与换皮?
你如何看待游戏里的抄袭、致敬与换皮?
广州某游戏公司运营王章
我个人认为,抄袭和致敬的争议点在于新作品能否在原作品基础上有创作新的游戏玩法。这种差别,其实玩家一玩就知道的,尤其是有些时候,创新后的游戏直接倾向于不同需求的玩家。如果只在收费模式、故事背景、画面等无关游戏核心的方面上做文章,那就可以视作是抄袭。
某二次元游戏前文案策划树树
一款游戏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往往是其核心玩法和美术风格,而这两种内容市场中的同质化十分严重,就拿之前的《黑神话:悟空》举例,有人认为像“黑魂”,有人认为像“只狼”,有人认为像“战神”……这都对,但是也都不对。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因为玩家在认知《黑神话:悟空》时会习惯性用自己熟悉的东西做对比,每个玩家熟悉的东西不同,关注的内容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只要没有造成广泛性的“太像某款游戏了”,那么也只是停留在“良性的对比”层面。
想避免抄袭,要么找一些小众内容作为参考原型,要么就和大众内容做出差异化。当然也会有一些“代码”抄袭,那已经脱离游戏开发范畴了,一般都是让法务解决。
某中厂前文案策划
现在隔一段时间网上就会出现的“鉴抄”风气,虽然可能有误伤或者扩大化吧,但我理解,这是因为玩家从朴素感情上反感现在的换皮游戏,某种意义上也是被现在大环境搞出来的PTSD。实际上,真的从法律上能完全认定的抄袭也没有那么广泛,比对起来也很麻烦。
作为策划,我自己也很郁闷,一方面怕被人换皮洗稿,另一方面现在流行的世界观就那么几个,一些玩家爱看的套路怎么写都差不多……我个人是觉得应该多科普一些法律上抄袭和换皮的定义,然后把维权成本降下来。换皮游戏少了,误伤或者鉴抄的风气也会相应变少。但这样的想法可能太理想化了。
上海某大厂游戏人爱丽丝
除去证据确凿的铁案,大部分的“鉴抄”是非常主观。有些高明的设计者能让玩家压根看不出他们“抄袭”了哪些设计,另一些人则会发现自己想的东西早被别人想出来了……从这个角度,单纯讨论抄袭的意义不大,不如讲讲鉴抄的风气。
或许是国内游戏行业发展太快了、早期又是“野蛮生长”,一些早期的抄袭游戏给许多从业者和玩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负面印象:因为被抄袭而导致项目组倒闭的现象时有发生,诱导课金的换皮游戏让玩家十分厌恶……所以直到今天,大家对于“抄袭”依旧义愤填膺,可现在已经不是从前了。
“混沌银河”系列独立游戏开发者韩之昱
单机游戏的抄袭其实很难界定,毕竟只要游戏玩得够多,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玩法点子都是前人做过的。但值得说的是,美术素材的盗用或者复用会特别让人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不少人会觉得RPGMaker游戏有廉价感,或许也有点这方面的原因。
苏州某网络游戏公司文案策划大葱
先说明一下我对抄袭、致敬跟换皮的概念定义:抄袭是个人对他人作品的仿照,在逻辑本质以外的表皮或者部分创新玩法上的照搬。致敬是脱离于游戏核心玩法以外的彩蛋部分、或者精神要素上,令人感觉与某些作品的名场面核心思想上有着瞬时重合。换皮属于个人对个人作品的重新制作,但是其中不含任何创新,仅为世界背景或者剧情人设的二次定义。
换皮不是重制,重制在某种意义上属于画面表现跨时代的迭代,本身游戏内容是完全无变化的,换皮则是省时省力的欺骗,告诉你这是个新游戏,游戏带来的体验却与前作别无二致。
在我看来,致敬是如今比较常见、且为人称道的,因为每个游戏制作者都有启蒙作品,他们希望在自己的游戏中留下曾经带来感受深刻的画面并传递下去,这个想法也很好理解。此外,人们也常用“精神续作”这一说法,其实和致敬的意思差不多。
游戏媒体编辑灰信鸽
我对于创作一直很宽容,并相信,绝大多数作品想要做好,就必须学习,学习就要打破边界、吸收,然后糅合输出。所以一些相似是可以宽容的。
而对于抄袭、致敬、换皮,我的认知建立在视频《一场史无前例的抄袭判定:琼瑶诉于正案始末》。作者在视频里提到了抄袭和借鉴之间的关系,大意是,个人表达不可侵犯,但创作思想可以延续。
抄袭、换皮,都是一种不动脑的行为。前者耍小聪明,用拙劣的手法,掩盖原作者的表达。后者粗暴,直接把人家的骨骼血肉拿来,套上新的皮。
不过,定义它们边界的方式,我觉得需要按照不同行业不同产品来划分。
比如单机游戏,每一个单机产品都类似一个小说作品,如果我要对《旺达与巨像》抄袭、换皮,怎么做才算数?大概是,我喜欢它,喜欢它的表达,然后把主角换成妹子,救人换成拿宝藏,巨像就换成大章鱼……好了,结了。
这个过程中,我所做的工作只是替换,然后把原作者的表达掰弯,朝着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前进。
而致敬和借鉴,对于我来说,就算是创作的一个小角落。
一个育碧设计师和我聊过他的创作观,我很喜欢,他说,创作的时候大脑就是个海绵,你到处吸收,然后在海绵里面把它们融合,再挤出来。
如果你不吸收,海绵是挤不出东西的。而抄袭和换皮,是直接不将大脑当作海绵,只是手头功夫,左手倒右手……或者说,哪怕抄袭真的是“吸收”了原作,但也只是吸了一个作品,然后就原汁原味的挤出来,还沾了点海绵的霉味。
前游戏运营九莲宝灯
我自己曾是设计师,虽然不是游戏方面的,但我对抄袭之类的事儿真的很感同身受。
现在很多玩家会认为,美术长得像,玩法有一部分重合,那就是抄。在资源方面,比如抄文案、美术、UI和音乐,这些确实令人不齿。但抄玩法这个事儿就很难定,如果我抄好几家的玩法,还能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到一起,那结果显然也算一种创新。
我认为不管是什么东西的设计,无论是游戏、影视、绘画,还是实业的汽车和手机,这些东西的设计流程都是一样的。首先找市场定位,然后找竞品、找自己可以做的方向、参考一些灵感来源,最后出成品。创新就是这么一个流程,你要求别人必须是大跨步式的创新,那大家都别干了。
其次是致敬。所谓致敬,很多时候是玩梗,玩梗在创作上是一种很偷懒的行为,特别是对于我交出大量真金白银支持的游戏来说。我觉得只有小团队小作品,对大团队大作品,才有致敬这一说,因为这类游戏的核心是自我表达。两个大产品之间,你学人家,这就很难说是致敬。一个娱乐大众商业游戏,赚着用户的钱,你致敬这个致敬那个,那你是不是不够尊重我。
最后是换皮,我对换皮反而没什么感觉,因为在我眼里这纯粹是商业行为,换皮游戏我都不当做游戏看,我也不想去玩。它们在我眼中已经属于另一种互联网消费产品了,根本就不会出现在我的游戏评价系统里……
前广州某小厂战斗策划小兔子
首先,“致敬”的概念比较容易界定。通俗来讲,致敬是通过照搬别人作品中某个比较经典的要素,来表达自己对于某人或某作品的肯定或怀念。实际上,我觉得两者“咖位”差不多的情况下才能谈肯定和怀念,这就好比我不配对关羽的军事能力表示肯定,也不配对吕布辕门射戟的威风表示怀念。所以,判断是不是致敬其实非常简单——你所照搬的是某个典型的因素吗?还是你其实照搬了更多东西?你的咖位够吗?你配和人家同台竞技吗?如果答案都是“否”,就没必要给自己脸上贴金,说自己致敬了啥啥啥,你不配啊。
另外,抄袭这个概念,在法律严格规定之外,一般人对它的印象其实非常模糊。在法律底线之上,我对于抄袭的态度是见仁见智,不存在对错。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坚决否定那些“把水搅浑”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游戏玩法不存在抄袭,或者退一步说,你可以认为游戏玩法存在抄袭,但游戏玩法绝对不能被法律保护。我在视频网站看到一个在职策划Up主的观点,他说国内对游戏玩法抄袭做出判决是一种进步,他甚至觉得玩法申请专利是一件“进步”的事情……我反对这种观点,因为“玩法抄袭”界限模糊,难以判定,如果玩法相似就要以法律手段进行判决,那以后项目组就别扩张研发了,搞好法务就行,靠打官司、当“版权流氓”就能赚得盆满钵满。游戏不用做得比对手好,把对手项目告成功了就行。
但对于界限明确的抄袭,我当然是赞成下狠手、出重拳的。比如软件代码相关的抄袭、美术资产相关的抄袭等等,我国和西方国家相关法律都有比较明确的界定方法。在这些方面,我支持法律对抄袭者予以惩罚。
北京某大厂前关卡策划大警
游戏设计发展到现在,在当前技术下,新的游戏已经没办法不“抄袭”了——无论是主观还是无意。路已经被前辈们走得差不多了,所以对于“抄袭”大可不必过于苛刻,借鉴优秀游戏的做法无可厚非。所以我觉得现在讨论“抄袭”“换皮”,其实是讲游戏有没有做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做出差异化。做出差异化并且内容足够优秀,那么就会聊“在前辈基础上做出了自己的特色”,而如果内容差劲,即便有足够差异化,大概率也只会收获一声“垃圾换皮”。
作为开发者,不用想那么多,什么好、什么合适就用什么,不要因为担心而影响游戏设计。
暂时放假的独立开发者
我这边没有什么关于鉴抄的经验,倒是有游戏被拆包、被盗用代码的经验……幸好我的发行商非常给力,很快就去处理这件事了。据我所知应该就是警告了对方,因为暂时还没有经济损失,所以没有到走法律程序的地步。
从这件事里可以看出,靠谱的发行还是比较重要的,毕竟个人开发者很难有精力去维权,也没什么经验去自己做反盗版的事情。
独立团队媒体联络人东北大白猫
致敬和抄袭的边界其实并不难掌握。我的想法是属于分支内容,可有可无,无伤大雅的可以算是致敬。比如说在游戏里从下水道跳进去,弹出一个“意大利水管工”的成就,就算是任天堂法务部也不会给你算做抄袭。这种加入了被致敬游戏的要素、但是丝毫不干预核心玩法的情况,我觉得就是可以被接受的“致敬”。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国内经常能看到把致敬玩成抄袭的例子。被抄袭的部分不仅不是可有可无的分支,甚至还是整个游戏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谴责了。如果放任这种风气蔓延下去,国内很多作者将不再研究如何做好游戏,而是专研怎么更有效率地进行抄袭了。
此外国内还有一种看似抄袭的情况比较特殊:开发者能让玩家一眼看出是抄袭,甚至抄袭了哪一部、什么场景都非常明显,好似就怕大家看不出来。这种情况往往并没有实际的抄袭行为,而是故意引起关注,制造话题。算是一种不值得表扬的营销行为吧。
上海某游戏公司美术
美术这一块,既是抄袭重灾区,也是鉴抄重灾区。关于什么是抄袭,法律上的定义现在有很多科普,我就不多说了。从相对专业的角度说,其实玩家很多用来鉴抄的证据,哪怕是看上去有鼻子有眼、舆论风波闹得很大的事件,严格追究起来都不能算作抄袭。当然,真正抄袭的案例也有,这种情况一般走法律程序即可。
但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慨。比如,有的游戏被玩家指责抄袭,你下载来一看,其实玩法、设计上有不少差异,说抄袭肯定谈不上,但项目组就非要在美术、UI、角色之类的地方“蹭”一下,在我看来这就有点欺诈的意思了。如果是故意的,那就是碰瓷式营销,旁门左道;如果不是故意的,那至少证明项目组内部存在不小的问题——说得直白点儿,哪怕把一些经典游戏的剧情、玩法抄一抄,缝一缝,玩家未必看得出来,而且还能用“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的理由来解释,而视觉上的抄袭放在“抄袭届”里也属于最末流,犯这种错误就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