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抨薪可休矣!
分配问题是时政领域常聊不衰的话题,而最近风闻社区评论区打马恩牌的大聪明中有八九成概率会把话题引向分配,这激发了我想写一文以正视听的冲动。鉴于本人很认同B站UP主月飞大叔关于网友上网第一需求是解决情绪需求的论断,故我打算尝试新的表达方式而非直接输出自己的认知,若有不妥之处欢迎观友们在评论区指正。
一、中美生活+薪酬的对比
1.来自美国的对比。本人上周末饶有兴趣地在B站上欣赏了一众润人们在美丽国的生活,这里简单罗列下:
上图是公平正义理想主义者·国内噪音大战幼儿园狂战士·走线十几国信仰坚定者·币圈爆仓乐观人·美利坚非官方政党甜党党魁·伟恒王的事迹截图,他的主要事迹是打工一天不够房租三餐费、贷款5000美元买车送外卖追尾丰田低端车喜提11000美元修车费、享受美国免费医疗被急诊医生话疗15分钟喜提5670美元账单、就算翻垃圾桶找吃的也不忘自己追求的正义初衷等等,详细事迹想要了解的观友可通过传送门过去欣赏《殖人甜甜圈王伟恒润美一周年总结(上)》。
上图是新晋音乐文青润人饭罪哥的事迹,他违背了国内某些键盘侠的叙事——即论生活要以美元计、论薪酬要以美元X汇率=人民币计的逻辑,幸好评论区有人及时提醒了他,才避免了他用正确的走线事实+错误的逻辑去打脸自己在国内的言论。
2.来自本人的对比。因今晚20点要出差,为了赶此文我17点时匆匆嗦了两荤两素合计9元人民币的快餐,同时附上周日在县城自己点外卖打牙祭的截图:
如上图所示,本人周日晚餐通过美团点了蛋炒饭X1、烤韭菜X2、烤鱼肉卷X1、炭烤肥牛肉串X4、秘制五花肉X2(送生菜6叶)、烤猪皮X2、烤鸭肠X25、送小瓶苏打水,共计花费36.5元人民币。同样食物内容在美丽国点外卖预计需要100美元起(主要是配送费贵)。
3.学期房对比。详情请观友们移步《大头鹰直播回放之美国随拍》,该视频展示了美国洛杉矶城郊9分小学附近的学期房(100万美元——300万美元),大家可以自行拿中国一线城市学期房与其进行对比(不吹不黑)。
4.开销对比。《大头鹰直播回放之美国随拍》的拍摄者黑土(普通华人中产)在加州夫妻+2孩,每月开销8000美元,此视频感兴趣的观友请自行移步,我不做评价,只提几点就是:
(1)普通猪肉鸡蛋奶在美国算不算汇率都比中国便宜,饮料不算汇率与中国持平,蔬菜水果和其他食材等不算汇率在数值上都比国内贵。
(2)美国社区没有物业管理、每年按房价1.1%-1.2%缴地税、水电网络垃圾清运等等另付(公司寄账单);中国城市大多以小区为单元,无每年地税、物管费通常包括水电垃圾清运、网络费自付。
5.小结
(1)移民有句顺口溜——哪里赚钱哪里花,一分别想带回家。但此话对中日韩等国移民基本适用,对于吃苦耐劳诸如菲律宾(菲佣)和很多墨西哥裔黑工则不适用。
(2)美国最低工资标准大概是15美元/小时,偷渡者打黑工7—10美元/小时。(若想享受相声式欢乐,可上抖音或B站看大头鹰直播或直播切片)
二、辩证地看待薪酬这个概念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用薪酬来衡量社会财富分配的?又为什么仅用薪酬来衡量?答案是中国采取市场经济的经济制度后,学者与公知们告诉我们如此衡量的。那么这个衡量是否正确?是否准确?我的答案是基本正确,但不准确。解析如下:
1.人是社会性的,在社会生活的人生活成本包括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自费供给。中美在大基建(高速公路、城市主路等)的公共供给上基本一样是由国家负担,但在衣食住行教育卫生等领域就有本质区别了。衣食住行教育卫生等在欧美是市场化(私营化、快乐教育除外),而在中国是由公有制的单位或企业承担绝大部分成本。
2.偷渡是违法的,但为何懂王要整治非法移民而睡王却要默许非法移民?因为非法移民承担了低语最低工资标准的最底层脏累差公共服务和衣食住行服务的廉价供给。非法移民拿不到绿卡则需全额承担非公民的公共服务供给成本,于是有了甜甜圈王伟恒的天价修车费和天价医疗费。
3.小结
(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依托于社会这个载体而运转。
(2)社会主义社会的权重是“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权重是“资本”。
(3)社会主义由其公有制部分解决很多基础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资本主义社会则大多由私营企业商业化供给。比如医保,在不计汇率(只看数字)的前提下中国公民每人每年300+人民币、美国公民每人每月200+美元起,两国报销比例大体相当,但美国因过度商业化导致非报销金额是天价,与此类似的还有好几个行业(详情可参考甜甜圈王伟恒的美国梦幻之旅)。
(4)按照哪里赚钱哪里花原则,不考虑汇率因素下的同等月薪数字,在中国比在美国更容易生存。
(5)治安、消防、救灾等,对于中国公民而言是免费的,在美国是商业化有价差的。这些领域在美国付钱多的必然享受比中国更好服务和保障,付钱少或不付钱的则不如中国。
(6)若自我有能力,现在去美国留学(真学)是合适的,但没有经济基础而强求留美则极不划算了。
(7)综上,只用薪酬多寡来评价财富分配在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正确+准确;只用薪酬多寡来评价财富分配在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完全错误;只用薪酬多寡来评价财富分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部分正确+不准确。
三、结论
当下世界,我们在衡量经济、文化、政治的很多方面仍然在使用西方定义的标尺。以薪酬衡量分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本无错,但若脱离经济基础而虚空论之,那就是混淆视听了。
因此,我很推崇复旦的范勇鹏教授关于打破西方话语权的研究。也正因此,我的观点是虚空抨薪可休矣!
四、一些认知与一些感慨
经济社会是动态发展的。汽车、电器、电脑、手机等商品在20年前国内比国外卖得贵而我们薪水少得可怜,20年后的今天这些商品国内比国外卖得贵薪水与自己20年前相比却高得多了,当你能代入这些20年前后的对比,你或会发现今天之中国在如此低薪下的生活真的没那么的不堪。诚然,20多年来房地产导致的居住问题确实是对青年们很不友好因素,但我们倒退去看,20年前的青年他们同样面临一样的问题、甚至因为福利分房制度还更会有对比的落差感。(PS:本人2006年入职体制内正好差了两年没赶上福利分房)
我们16岁—24岁的高失业率是如何产生的?是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们看不见上升的希望。那么为何看不见上升的希望?是因为长久以来他们接触到的大部分信息告诉他们奋斗没有意义,虚空抨薪就是其中之一。
某评论文说教当代青年“脱不下长衫”是‘精英文人’脱离了群众太久的表现,但与此同时信奉躺平的青年们同样亦是脱离了社会太久的表现。
现代文明下,人依托社会而生、被塑造+自我塑造三观而活。我从不真正鄙视那些用极端言论怼我的青年,因为倒退回20年前我比他们更极端更反社会。我只是想作为一个过来了的中年人说几句——我希望当代中国青年能够将视线与思维聚焦回现实、去直面社会毒打的同时真正开始主动塑造属于自我的三观,因为三观若与社会相符则活而乐、与社会不符则郁而终。当下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生态或会让你痛苦,但下一个20年在痛苦中前行的你们也必将通过改变经济基础而去塑造出新的上层生态。因为,70多年前如此、40多年前如此、今天如此、未来亦将如此。
最后,献上我的祝福……
愿此刻如黄金般闪耀,愿此世如明日般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