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用户角度,汽车买偶数代肯定比奇数代省心?

【本文由“加东123”推荐,来自《王炸!华为两款新机开售,芯片大概率不是中芯国际做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大部分工业品,基本上奇数代不如偶数代,符合客观规律。华为是异常特例之一。美国人对5G/6G判断失误,是制度劣势导致。

比如汽车,一种全新车型,第一代肯定有很多创新,甚至是革命性创新,但是厂家肯定等不到完全成熟稳定,那样的话,别人把成熟度不达完美但可用的产品推向市场,市场还是可以接受,就抢占了先机,尤其是商誉——世界上首个XX产品,这名声你拿不到,就再也抢不到了,大家会唯首发厂家马首是瞻,这种心态会持续很多年。

因为第一代暴露了很多不成熟的问题,第二代肯定是集中解决问题,再加入一些创新技术,但含量远不如第一代,于是第二代靠成熟稳定赢得市场。

等到第三代,之前都比较成熟了,继续打补丁没有多大必要,增加不了卖点,必须加入更多创新技术,谁创新多谁占第三代先机,对不成熟的容忍度又有所提高,产品特性又回到第一代的状态。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所以站在用户角度,汽车买偶数代肯定比奇数代省心,这引出两个题外话:

1、如果你是用户,除非是富人,出一代买一代不在话下,否则买车应该对自己看中的车型历史有所了解,如果当前在售是奇数代,宁肯等一两年到偶数代再买;

2、如果你是厂商,技术领先度只要能比对手快一代,极为有利,你就一直通吃:你出一代的时候别人还没有同类产品,你出二代的时候别人出一代,一直偶数代对别人奇数代,田忌赛马,无往不胜。典型例子是宝马新能源对奔驰,就是这种情况。

不过,5G的事情,是个不符合规律的异常,无它,因为华为研发太强大了,技术领先度太大,首发即成熟,起码在这个细分领域颠覆了这一规律。其实华为也不是这种做法的首创,以前有个持续了几十年的成功例子——IBM。IBM曾经也跟今天的华为一样,研发力量远胜主要竞争对手HP、DEC、SUN等,公司养了一堆诺贝尔奖获得者,享有单一企业年度专利数量世界第一的声誉几十年,从持续时间来讲比今天的华为还厉害。用对他自己来说廉价但很稳定的旧技术,对竞争对手最新技术不落下风,赚取高额利润,实验室里下一代技术已经成熟了就是不做成产品,再下一代也都研发得差不多了,事实上做到了技术储备厚度领先对手两代以上。等对手出下一代半成熟产品,直接把实验室里最老一代的技术付诸量产形成碾压,如此往复。从市场看来,IBM每一代技术都是成熟的,在竞争对手看来,我的偶数代产品跟你技术先进度相同,但你的成熟度更高成本更低,利润更高;我的奇数代跟你比,你还是成熟的,我在你后面狼狈不堪连滚带爬疲于奔命地追赶。

所以奇数代不如偶数代,当市场主要玩家技术高度同质化,先进度相差很小时,几乎是必然现象,而大部分工业品属于此范畴;当出现技术革命时,情况就可能不同——研发力量胜出太多,技术领先很多的厂家,吃得满嘴流油,甚至客户形成固有观念——只要坚持买他家,代代成熟,闭眼猛买可也。

所以美国在5G战略上的失手,只能认为是缺乏国家级战略规划,当美国技术领先很多时,盲目相信无需产业政策,放手让各企业自由主义、完全市场化研发就能领先他人,从而闹出”中国肯定是偷的技术“这种笑话。总之,就是纯资本主义输给社会主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