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认macOS很好用,但实际其市场占有率只有大约17.7%?
截止2023年5月,macOS市场占有率上升至18.87%,由于未知系统的迅速攀升,Windows份额降低至61.87%。
这二者并不矛盾,因为Mac OS以及整个Mac的产品生态都是一个相对小众“特化”的系统,好用是真好用,但局限性也比较大。
以前有人曾发过一个照片,是在微软的发布会上,台下的记者和媒体人都在用Macbook系列的笔记本写稿子。而如今在一些自媒体、传媒等行业里,苹果全家桶也是标配,甚至会发现大多数的数码博主,不管嘴上对苹果如何嫌弃,但用的基本都是iPhone、iPad、Macbook等。
毫无疑问,对这些人来讲,以他们的收入和对产品的了解,他们肯定知道苹果的产品没有性价比。但是,他们依然愿意花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苹果设备,就是因为某些领域苹果有着绝对的不可替代性。
比如说,在续航方面,苹果几乎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第一梯队。在win本普遍只有2~3个小时续航的年代里,Macbook就已经做到8小时以上的续航,在其他人还在图书馆里抢电源插口的时候,用Macbook的人就可以随意找地方坐。为什么当年拿Macbook在星巴克办公的人最多?你拿别的笔记本,没有电源口过两三个小时就变砖了。
再比如说色彩管理,有时间的话你可以去一些商场的电子数码区看一看,打开同样的网页、图片看看显示效果,在同价位下Macbook绝对是最好的那一档。而且苹果还有跨设备的色彩管理功能,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一点无所谓,但是对于影视传媒、设计等行业的工作者来说,这就是刚需。甚至有些预算不够的人,装黑苹果也要用Mac OS。
而且,一个反直觉的事实是,一旦到了这些领域,苹果的产品非但不贵,反而变得非常有性价比。拥有跟Macbook同素质的屏幕的windows产品,价格普遍比Macbook还要高出一大截。如果再加上系统、生态、保值率这些因素,那买Macbook是很省钱的。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说,因为“特化”,所以Macbook在部分功能上是缺失或者不足的,比如游戏、专用软件等,这一点就不用多解释了。这样,就导致一个问题,对于选择并且适应MacOS的大多数用户而言,其选择Mac本身就代表了其更认可Mac“特化”后的优势,对于Mac的不足,则可以用双系统或者另外准备一台window电脑的方式解决。
MacOS的特化,就像是皮卡这种车型,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皮卡能干的活,普通汽车一定干不了么?那也不完全是。但是在皮卡有优势的地方,普通汽车做得肯定没有皮卡好。那么,对于买皮卡的人来说,他肯定是认为皮卡更适合自己的需求才买的,所以也会认为皮卡是“好用”的。
现在网上关于Mac OS的争吵,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评价逻辑的混乱。比如说,一个30岁的人比一个70岁的人精力旺盛、学习能力强,但是你单位高薪返聘一个70岁的老专家,是图他年龄大?
任何一个产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必然有其优点和缺点,对于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挑选市场上合适的产品。哪怕说有的消费者就认牌子,那也是在其他需求都能被满足的基础上,才可以挑牌子。但是,现实中很多人在评价这个事情的时候,却会只关注缺点。
还是用开头的例子来说,那些做自媒体的博主,是不知道iPhone和Mac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么?但是,等你真正用过市面上的产品也就知道,iPhone在视频方面的优势依然是一骑绝尘,而且iPhone与Mac之间的生态互动也非常方便。这个优势是可以抵消iPhone在其他方面的不足的。不然,难道你认为有人专门是为了信号差才买的iPhone?
类似的,在市面上,二合一笔记本、触屏笔记本、创作本、商务本等基本都算是“特化”的产品。在这类商品的讨论中,也经常可以见到诸如“智商税”之类的评价。但买这些产品的人,就真的是什么都不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