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极度自洽,一个非常拧巴,这两个男人的谈话很有看头

作者| 木马君

前两天看了「十三邀」第七季最新上线的一期节目,访谈对象是费翔。

那个1987年春晚一亮相就惊艳了全中国,被网友戏称“妈妈严选”牌顶流偶像,

也是因最近出演电影《封神》,被众多影迷称为 “Daddy”的费翔。

500

《封神》这部电影木马君其实还没有看过,家里有娃的妈妈们都懂,平时去影院都要选个儿童适宜的片子,这样可以观影陪娃两不误。

而大人自己想看的电影,估计都要等到下线很久之后的某一天晚上,趁娃睡得早,将就着在自家沙发上看了。

不过没看电影不耽误我看访谈,毕竟这可是费翔啊。

500

我平时既不追星,也不猎奇,只是对有趣的人感兴趣。

知识分子也好,影视演员也罢,他们的作品之外,耀眼的舞台光环背后,如果撕掉地位、身份、名望和财富这些标签,只是真实具体鲜活的人与人对谈,就足够吸引人。

哪怕访谈中的展示和袒露是在有意 “打造和经营人设”,但如果这个访谈节目能碰撞激发出嘉宾鲜活、接地气的那一面,或者补全了一小块精神世界的拼图,就值得一看。

500

第一次看十三邀其实非常偶然,那还是在疫情期间,当时的局面充满了不确定,心烦意乱之中,焦虑与烦躁达到了顶峰。

无意中刷到了一个访谈,十三邀第四季中人类学家项飙的那期对谈。

项飙的外形其实不太像那种典型学者,相反很田野很接地气,朴素又爽朗,敏锐且好奇。

坦白说,那一个小时,像是灵魂出窍,也许是当时的生活太难熬太琐碎太庸常了,让人忍不住想要离开水面透一口气。

这一点点形而上,像是日常生活中的一次越狱和抽离。

500

后来又忍不住抽空看了十三邀的其他几期节目,给我的总体感觉是,

许知远浑身都散发出一种不合时宜的气质,这种不合时宜充斥在他的访谈节目中。

别人都谈KPI、挣钱、效率、奋斗、风口,这个人却谈文学、艺术、哲学,在社交媒体,短视频流量为王的时代,他去读书写书,采访一些不为大众所知的学者文人。

你看书读多了,在他身上的副作用也很明显,习惯于一个劲儿拔高度,和人聊天,净是些个追问人生意义,反思当下等抽象而宏观的问题,去公园遛个弯儿看到一棵树都想要上价值。

是不是很像念书时代,语文试卷里阅读理解题的高分选手?

吃一碗面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喜欢松树则表达了作者对坚毅精神的向往。

500

还有几期采访明星,感觉像是他的“偏见”盖住了“对他人的好奇”,或者说他选择性好奇,只对知识分子好奇。

和项飙老师谈得兴奋,喝酒喝到微醺,在许倬云许老面前像一个毕恭毕敬的小学生。

但是面对女明星,比如姚晨和俞飞鸿,在沉默中尴尬,在尴尬中沉默,堪称大型翻车现场。

在策划小组的节目复盘中他自己也承认,预设了女明星们平淡、空洞、没有内涵,问不出什么深度问题。

500

难怪这几期节目播出之后,网友们开始骂许知远“装” “人丑” “油腻” “傲慢”。

但他好像也不以为意,一季季地做了下来,继续穿人字拖,继续顶着“泡面头”(对不起,网友用词实在太形象),继续尬聊,继续带着他的“偏见”看世界。

节目做到了第七季,整体画风好像开始变了,开始讲一些具体的话题,接地气了。

第一期专访蔡皋老师,许知远在地里抡起了锄头,到嘉宾陈晓卿那一期,竟然逛起了菜市场买菜,从书房到田间和菜场,一脚踏入滚烫热辣的红尘。

虽然知道是节目的策划效果需要,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还是让人忍不住笑了出来,很想知道许老师这是要往哪个方向进化呢?

500

500

因此这期刚上线不久的费翔访谈,也让我颇感兴趣。

《封神》电影上映之后,碎片化刷到的访谈、路演视频和各家纸媒访谈太多了,配合宣发和年轻人玩梗,炒CP,谈质子们的训练故事,谈自己的身材饮食,甚至情感生活……这些其实并不新鲜了。

但许知远的访谈不走这条路,一开场,送了本有关旅行的书(文化人见面就爱送书),结果呢,俩人都不装,访谈后面发现,费翔真的读了这本书。

500

第七季的许知远不再像第一季采访姚晨那样傲慢,而是用真正的好奇心来面对曾经的童年偶像。

像打球一样,他们都知道,哪怕说的深一些,对面的那个人能接得住,能打回来,能酣畅淋漓,能互相理解。

他们聊旅行,聊阅读,聊童年生活,聊对他影响很大的作家安·兰德,这些阅读和经历构成了他的人生底色。

作为聚光灯下光芒万丈的巨星,费翔明明可以靠颜值,却还有这么有趣的内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而这精神世界的一角,在十三邀这个访谈节目得到了呈现,并会成为很多人记忆的一部分。

500

两个声称内向的人,还讨论起了内向的人在现在这个数字时代如何生存。

500

其实我有时也有相似的困惑,瓜友们都知道,我是擅长码字但在镜头前会轻微社恐的人,在这个文字逐渐式微而短视频流行的时代,也常常会困惑接下来怎么走。

也许人类大脑天生对声音、图像、视频比对抽象的文字更感兴趣。连我这个不爱出镜的人,近期也小小地尝试,做了一些简单的生活视频。

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尝试探索自己的边界,是一件当下辛苦、事后往往有意外收获的事。

500

访谈的最后可以算是最让人动容的部分了,当被问到:“如果可以回到从前,您最想回到哪一天?”

费翔略作沉思后,回答:“央视春晚那天。家人都在,演出也很满意。”

500

那一瞬间,我也感慨万千。

我们常常会问自己,一生中最重要、最珍贵的是什么?

现在我想,也许

不是财富,也不是权力,不是名望,也不是地位,而是和重要的人经历过的那些时光和回忆。

点击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