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仍每日在岗,300医药费11年后强还:是村医更是长辈

2017年5月6日上午,龚大俊正在村卫生所门口看报、晒太阳,他的大儿子在屋内坐诊,虽年至古稀且后继有人,龚大俊还是会每天过来。“这是他一辈子的心血,放不下。”龚大俊的孙女龚倩这样说。当龚大俊走在村里的路上,遇到的每一个村民都会向他摆摆手,打个招呼:“回家啊?”当了48年的村医,龚大俊不只是村民的医生,村里的红白喜事都会叫他主持,也有人向他询问婚丧嫁娶事宜,村民亲切地叫他“大总管”。

龚大俊是甘肃省石头沟村的村医,75岁的他已经从医48年。

从会计到文书再到村医
龚大俊生于1943年,13虚岁时开始读小学。1959年小学毕业后帮家里做农活,两年后因为会识字算数,做了生产队的会计。1966年,随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很多干部被整治了,大队缺了个文书,龚大俊便“跳槽”做了文书。“中国成立了嘛,我们有机会读了点书,我家里9个兄弟姐妹都读了书。”龚大俊说道。文书的工资并不高,家里的农活不能落下,那几年文书只能算龚大俊的兼职。
1969年村里准备办个卫生所,龚大俊又跑去向老中医学医。“那时候卫生所在以前地主的房子里,一个老中医,好几个人跟他学”,当时的龚大俊一边向老中医学抓药,一边看书自学。1971年后半年到1972年,他还去混专学校专门学了医,毕业当年把文书辞了,专门做医生。他说:“我不喜欢做干部。”从此以后,龚大俊成了石头沟村的村医,以后的40多年,每一天都和这个卫生所有关。

吃住在卫生所,村民的“120”
1981年,龚大俊把村卫生所承包了下来,而当初一起向老村医学抓药的“老伙计”都改行经商去了,卫生所只剩下了龚大俊一个人。“天天吃住在卫生所,忙,一下也离不开。”人生病又不会挑时候,龚大俊只能每时每刻守在卫生所,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妻子。“家里一直养着狗,门上挂着铁丝。”孤儿寡母在家,龚大俊多多少少都有点不放心。秋收的时候,妻子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龚大俊便让亲弟弟守在卫生所,自己去地里忙,有人要看病,再去地里找他,他回去抓药。即便他忙成这样,龚大俊的妻子也没有一点怨言,他说:“老婆子脾气好,什么都不说。”
九十年代以前,村里还默认可以让村医接生,那几年龚大俊接生过200多个孩子。有一天夜里,村里有个小媳妇生孩子的时候大出血,家里人赶紧把他叫过去。“一床的血”,龚大俊描述起那天:“有个老婆子说没事,喂男人的水(尿)就止住血了,我当时就生气了,骂她,给小媳妇打了强力针,赶紧让那家人准备车送去县医院。”龚大俊也跟着去了医院,找到医生说明了情况,用最短的时间把产妇送进了手术室。“县医院的医生我们都认识,说晚一点就不行了。”龚大俊表示,村卫生所条件有限,遇到难不准的情况会马上让病人去医院。
还有一天凌晨,村里有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发高烧,龚大俊急急忙忙赶到给打了退烧针。“当时我觉得情况不对,怀疑是脑膜炎,打了针观察了一小时。”一个小时后,小姑娘的烧还是退不下去,龚大俊赶紧让大人准备车送去医院。“那时候坐着唯一一辆三马子(一种三轮机动车),我也跟着去了。”果然,小姑娘得了脑膜炎,“医生说差一点就没命了”,龚大俊说道:“现在那个小姑娘也30多岁了,前两天还见着了。”
比起以前,龚大俊表示现在清闲多了:“以前条件不好,人们容易生病,一到冬天感冒的人多”。于是冬天流感一发,他就带着针管和药挨家挨户地上门去打针。而自己感冒的时候,只能在夜里输液,“晚上人少一些,我就自己给自己输上液”,龚大俊说:“输液好得快些。”

300块钱欠了11年,他不要遗属偏要给
不管是在家种地的,还是外出打工的,村民的收入来源都不是每月固定的,于是在龚大俊的卫生所,医药费可以先赊着。看病的人一多,医药费也变成了不小的数目,但龚大俊表示,没有人欠着不换,除了一件事,他一直记着。
多年以前,有一个姓张的回民得了肾炎,一直在龚大俊的卫生所输液,后来病情严重,龚大俊便建议他去住院治疗。不幸的是,这个人很快不治身亡。“肾炎不容易好,尤其是男的得了,那个人当时才四十多岁”,龚大俊说,“他父母都不知道欠着账,一共一千多块钱。”龚大俊后来还是说了医药费的事,老人知道后领着小孙子找到他,说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一边说一边哭,指着孙子说以后孩子长大了一定还上。孙子站在他爷爷旁边,比桌子高一点。”龚大俊一边说一边比划高度。后来龚大俊就抹了300块钱,说不要了。
11年后,2015年,当年的小孙子长大了,在天水一家牛肉面馆打工。有一天他突然来到龚大俊的卫生所,说要还上当年的300块钱,龚大俊不要,小孙子坚持要给。“我说抹了就抹了,不要了”,龚大俊说:“小孙子说,欠钱一定要还上,不然下辈子也要还,他爷爷一定要他把钱给了,硬是把钱放下就跑了。”

熟人社会的村医,村里的“大总管”
5月6日上午,龚大俊正在村卫生所门口看报、晒太阳,有个围着围裙的妇女跑过来说要量量血压,手里还拿着一个搪瓷盆——她本来在卫生所斜对面处为第二天结婚的人家帮忙。龚大俊放下手里的报纸进了屋,虽然有儿子在,他还是要亲自量。一边量着,一边问起妇女进来的身体情况。多年行医,龚大俊对村里人的身体情况都很了解,还会时不时背着药箱去村民家里帮忙体检。而村民,也把去卫生所当成了串门。
除了看病上信任他,有的村民还会向龚大俊询问一些诸如婚丧嫁娶的“人生大事”。“有的人管我叫‘大总管’”,龚大俊笑着说,“前两年身体还好的时候,村里红白喜事都会叫我去,这两年该让儿子替我了。”
龚大俊的孙女龚倩表示,爷爷一直很忙,家里事也管得少,这两年慢慢开始管家里的事了。“等国家出规定了,就退休,安享晚年”,龚大俊表示。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