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指挥控制系统首席科学家冯旸赫,才38岁就不幸牺牲
7月11日,我国公开发布了中国国防领域优秀专家、解放军指挥控制系统领域优秀科学家冯旸赫同志的讣告,根据相关消息,这位年仅38岁的国防专家在2023年7月1日深夜加班后,用叫车软件打车回家的途中,因轿车撞上一辆卡车后不幸牺牲(深夜空旷的公路上还能发生撞车事故,而且坐在车头最危险位置的司机却生还了,不得不令人质疑)!
冯旸赫生前担任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是我国青年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冯旸赫教授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的天才科学家,冯旸赫教授曾在国外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统计系、爱荷华大学高性能计算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以及兼任助理研究员。冯旸赫教授在国外学成归来后,先后担任我国装备发展部武器装备人工智能专业组组长助理、智能指挥控制组秘书等职务,是我国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专家,并且是“指挥控制组织设计与优化”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骨干成员!
2019年,《中国军网》曾以《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才是新时代的“模样”》报道过冯旸赫教授的先进事迹。当时冯旸赫是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员。这篇报道写到:在某重大项目攻关中,冯旸赫通过查阅资料,动手试验,反复推敲,对项目的技术路线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最终,冯旸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技术路线更加有效,得到了周围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冯旸赫教授生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进入了EI检索系统!2019年冯旸赫教授带领团队参加了首届中国“AI+”创新创业大赛并且取得了出色成绩!作为这次比赛嘉宾的冯旸赫教授在参加后续的对话活动时对现场的大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冯旸赫教授希望高校学生不能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局限于经济、教育、交通等领域,也应该重视人工智能与中国国防建设相结合,让人工智能技术助推强国强军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各个领域早已经进入了智能化时代,其中包括国防领域智能化!2010年之后美军就着手大力发展军事智能化,军事智能化可以说这是全球范围内继军事机械化、军事信息化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军事变革,传统的机械化和信息化军队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战场环境,在这次重大军事变革中,谁能率先掌握军事智能化,谁就都能赢得未来战场上的主动权和胜利!
作为我国“天才科学家”的冯旸赫教授在十年前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场全球军事变革的到来,冯旸赫教授带领的相关团队几乎与美军同步展开了军事智能化的研究,冯旸赫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作战辅助决策智能体“战颅二号”就是一种高度智能化的指挥控制平台,这套系统具备强大的情报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可以像指挥人员一样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全面分析战争的走向,并准确高效地下达作战命令。
此外,这套智能化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还可以向空中的战斗机、水面的作战舰艇等单一作战单元下达具体的作战指令,这套系统会指挥每一个作战单元的行动方向、行动地点甚至是最佳攻击时机等,这种智能化作战平台能够让战场上的信息、情报,指令的收集处理和下达更加高效,并且可以成为作战指挥人员的最有力决策辅助工具,这套系统研发成功以来参与了解放军多次重大军事演练活动,已经具备了充足的实战运用条件。
冯旸赫教授带领的团队对解放军军事智能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让我国在国防领域新技术的发展上没有落后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冯旸赫教授教授生前曾表示他的目光早已瞄准了下一个十年,未来的研究计划在他的心里已有了清晰的规划!让人感到万分惋惜的是,这位年仅38岁的优秀科学家就以这种意外的方式离开了我们,他脑海中那些会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带来新突破的规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成为了幻影。冯旸赫教授的意外离世,对于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对此做一下评论:这么重要的消息在众多媒体上竟然难以查看到,我也是在非主流网上偶然才看到这条“个人发布”的重要内容,相比一下,那些明星大腕的各类无聊消息花边新闻“满天飞”占据各个媒体的醒目位置,如今社会充斥这种舆论导向实在令人寒心。
如今社会上经常看到某歌手某演员某老板外出身边都有一帮保镖助理,故作阵势虚张声势博人眼球,其实在国内这些人基本不存在那么严重安全问题。相对比,我们如此宝贵的大科学家冯旸赫没日没夜加班搞科研,不仅没有获得任何特殊保卫措施,连一个工作司机都没有配备,深夜下班后竟然还要靠自己打车回家。再回想一下,近些年来有过好几位优秀的科学家都出现“意外”离世了。
社会上失去一些歌手演员决不会影响正常发展进步,国家若失去一个国宝级科学家的损失难以估量。冯旸赫年仅38岁就遭受意外死亡,这说明我们国家的相应保卫后勤保障制度存在严重缺失,这是相关各级政府、公安、国安、后勤的职能部门严重失职。
对于屈指可数的重点优秀科学家,当地政府和各部门都无法做好后勤保卫保障服务工作,何谈为广大人民服务?那么这么多的部门干部日常都在忙什么?究竟都在为谁服务?
对此,应该引起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时完善弥补相关制度和服务措施。地方政府不仅仅是到处招揽科技人员为本地经济发展来工作,不仅要提供科研经费和硬件条件,更要重视人性化的服务,要关心关注人才们的日常安全、健康、生活问题,要用心用情来珍惜和保护这些国宝科学家,他们才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其实他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比当地政府领导干部还重要)。
再补充另一则消息。
美国空军经历了一系列的高超音速导弹试射失败后,最终宣布成功试射了高超音速导弹,这与中国西北工业大学的被攻击有关。据报道,央视曝光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战部队攻击西北工业大学,获得了大量包括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在内的重要资料,成为了美国突破高超音速导弹技术难关的重要渠道。
评论:一边我们的宝贵科研机密频频被窃密,辛辛苦苦获得的成果给对手敌人“做了嫁衣”,另一边我们国内为数不多的尖端科学家一个个还在“意外”牺牲了(大批最优秀的高校学子和专业人才都蜂拥出国留洋,都为美国西方国家服务去了。真正优秀人才能够留洋回来的只是少数,大学科研机构能够留下剩下的也并不很多)。这种令人痛惜的事件一再发生,说明相关制度的缺陷、安全保密管理服务工作的缺失已经很严重,相关的完善改进工作已经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