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大英博物馆》只是为了迎合“网络民族主义”?大家觉得呢?

有黄v在微博上发文,称@南方周末在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播出后曾发出过一篇文章,标题为《混淆文物与工艺品,赚取爱国流量,真的好吗?》。

500

500

由于网站有付费限制,这里就不放原文链接了

根据该黄v的说法,这篇文章中抨击《逃出大英博物馆》迎合“网络民族主义”,并且创作者选择作为现代工艺品的玉壶是没有具备【认真区分哪些文物应该回归的】严肃态度。

而且这位黄v还提到,这篇文章在发布当天就被app推送到了当日的第一张焦点图位置。

500

500

500

不过,实际上,该短剧的主创在第一集发布的时候就在评论区中回应称,清楚玉壶并不是文物,也最近玉壶的作者,之所以选她为主角是剧情需要的安排,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看下去,不要恶语伤人。

500

实际上,在刚刚播出的该剧的第三集中,就已经点名了小玉壶此次回国的任务,实际是要把流落在外的文物写下的信带给国内文物,读给它们听。

并且且小玉壶在完成任务后,主动回到了英国。她还说“大家说,我们是泱泱大国,中国人不做那种偷鸡摸狗的事。他们说,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的回家。”

500

这里把该黄v的原话放出来:

@梧归栖:

@南方周末 发文《混淆文物与工艺品,赚取爱国流量,真的好吗?》点名抨击短片#逃出大英博物馆# 指责其迎合【网络民族主义】,并且创作者选择作为现代工艺品的玉壶是没有具备【认真区分哪些文物应该回归的】严肃态度。@夏天妹妹噢 @煎饼果崽-

而且,还直接将此片文推送至app当日的第一张焦点图位置。

但实际上,先不讨论大英博物馆归还他国文物的合法性和道义性的问题。

这篇文中作者对该短片,睁眼说瞎话的地方也太多了,或者说,根本没去看过片就恶意发言,实在是有违媒体记者“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独立精神。

比如短片主创早已在预告片评论区特意回复了他们是完全了解玉壶是现代工艺品的,但是也正因此才选择它作为主角,作为埋下的一个引子后续剧情会解释。且目前短片也仅仅只更到第二集而已。

“关于玉壶的来历在开拍前我们就已经了解了他是现代工艺品,选择玉壶作为主角有我们自己的考量。大家的质疑我们都接受,我们很想解释,但也不希望几个月的努力因为现在的质疑就提前公布剧情,希望大家再等等!最后感谢大家的喜爱以及支持,请大家理性发言,望大家愉快生活!!!”

那么南方周末作为媒体,既然要发文抨击这部短片,连短片制作人对作品的阐述也不去了解吗?

以及……剧情中玉壶尚未提到它本身要不要被归还,而是在说它是带着任务来找家人的(中国同胞),而它的任务是“长辈们”(其他古早文物)交给它的。

网友们根据目前剧情的合理猜测是——

正因为玉壶是被赠送的现代工艺品,所以只有它才最熟悉现代中国,所以才派它去和“现代的中国同胞们”沟通才是最合适的。

另外该文中所提

“让一位满脸脏兮兮的(比喻在博物馆内没有受到应有对待的)”更是从何而来?

如果真的是去看过片,就会发现剧情解释得很清楚,是因为她从博物馆中跑出来后迷路了两周都无处可去所以才脏兮兮。怎么就变成作者擅自解读的,脏兮兮是在比喻没有在博物馆内受到应有对待?

由此点,真的怀疑作者是不是作为媒体人,傲慢到根本连正片都没去看过?就开始指责喜欢这部剧的网友们是【网络民族分子】?

作者写这篇文的时候,他真的有独立思考独立调查去看过片吗?还是立场先行,仅仅听了个故事大概就自以为是地脑补和傲慢指点呢? #逃出大英博物馆为啥能火#

以及我刚刷完了刚刚更新的第三集,明确点明了小玉壶此次回国的任务是——把流落在外的文物写下的信带给国内文物,读给它们听。且小玉壶在完成任务后,主动回到了英国。

她说“大家说,我们是泱泱大国,中国人不做那种偷鸡摸狗的事。他们说,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的回家。”

这里也附上《逃出大英博物馆》第三集的链接,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