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宁锦防线的重要性:拿不下山海关,清军只能喝西北风

500

NO.2073 - 关宁锦防线

作者:孤寂寒光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明末关宁锦防线的作用,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

一方认为其很重要,正是由于关宁锦防线的建立,才延缓了满清入关的步伐。甚至认为,直到明朝灭亡满清都没有突破这条防线。毕竟丢掉山海关的是李自成不是朱由检。另外一方则认为这条防线并没有什么用,空耗钱粮而已。其实,关宁锦防线是否重要,历史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果清军拿不下下关宁锦防线,就只能蹲在关外喝风。

所谓的关宁锦防线,是从山海关向东一路延伸到锦州的一道重要防线。这条防线再往东延伸可以到达广宁,从而对盘踞沈阳的清军给予强大的军事压迫。只不过随着大凌河城的失陷,后面的计划没有达成罢了。

500

山海关

明代辽东的防区一直是变化的。徐达于洪武十四年在原榆关东60里修筑了山海关。山海关设立之初仅仅是个卫城,所辖不过十个卫所。到了万历末年,随着辽东局势不断恶化,山海关增设总兵,并将蓟辽总督的治所移到了山海关。原本蓟辽总督的防御重点在蓟州,比如戚继光就曾在蓟州练兵防御蒙古。但是随着后金做大,明朝的防御重点就移到了山海关。

天启二年,蓟辽总督献策“守关外以捍关内,先固守以图恢复”,这便有了关宁防线的雏形。这条防线最后又延伸到了锦州,形成以锦州护宁远,以宁远护山海关,以山海关护京畿的防御战略。随着天启六年袁崇焕在宁远城下炸死努尔哈赤,关宁防线更让明朝重视起来。此后,关宁防线成为明朝抵御满清进攻的重要纵深防御阵地。

500

关宁锦防线

其实关宁防线的建立,也是明朝九边防御体系建立以来固有的军事思想。明朝建立之初,明军的主要战略方针是北伐残元势力。这个时候的明朝长城防线更多是为明军北征提供出发阵地。众所周知,万里长城延绵万里。所以,历朝历代都没有把长城作为唯一的军事防线。明朝也是如此,长城在明初是明军打击残元的重要出发阵地。

土木堡之变后,明军又“倚边防守”。通过长城外众多军事堡垒警戒敌情,然后利用内外长城防御游牧民族南下。

所谓的外长城就是宣府和大同一段长城。这段长城作为第一道抵御游牧民族的防线,一旦这道防线被攻破,明军就依靠紫荆关、倒马关、居庸关三个关口挡住敌军。而由于宣府和大同的存在,一旦敌军不能在短期内攻破这几个关口,明军援军就有可能切断敌军后勤,从而逼退或者歼灭敌军。

500

明朝九边

山海关一带的地形就不一样了。整个山海关长城防线最南端在老龙头,部分边墙已入海中,最北端到了角崖峭壁。敌军如果从东面来攻,就必须翻越长城才能进入中原。

山海关长城防线分为:九门口关、寺儿峪关、三道关、角山关、旱门关、北水关、山海关、南水关、南海口关共九个关口。这九个关口从北到南排成一线,利用燕山山脉和各水系扼守住所有进入中原的通道。但这道防线与明朝的防御战略并不匹配。

明军的战略思想是倚边防守,不是沿边防守。因为山海关这种一字排开的防御体系很脆弱,一旦一个点被突破往往会造成整条防御体系的动摇。而且越过山海关就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如果敌军可以通过山海关源源不断向华北进攻,明军将面临李自成的情况,如果不能在野战中击败对方只能向纵深撤退。

500

山海关长城

这个问题在明朝中前期并不严峻,因为整个辽东都掌控在明朝手里。广大的东北平原就是明军的防御纵深,这个时候明军防线距离山海关千里之远。但随着努尔哈赤的崛起,明军丢掉了沈阳、辽阳、广宁等一大批辽东地区重镇。后金军的兵峰已经直指山海关,这个时候山海关的防御就显得单薄了。关宁防线也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

关宁防线的关键就是拉伸了整个山海关防御线。想要突破山海关就必须从锦州一个城一个城向山海关攻坚。在这过程中,一旦明军集聚到足够的兵力就可以击垮攻城中筋疲力竭的敌军。宁锦大捷就是一个例子。

皇太极在1627年向锦州城发动猛攻,却无法攻破这座城池。这个时候皇太极调转枪头向宁远城奔去。结果也是一样,后金军在宁远城下撞一个头破血流,又向西进攻锦州。最终后金军筋疲力竭,又遭到赵率教率领的明军从锦州城内反击,被迫撤围返回沈阳。

500

皇太极

这就是关宁防线的重要性,想要维持后勤补给,要么就选择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攻克,要么就留下重兵包围锦州然后分兵进攻宁远。不管哪条路都是死路。当然,这条宁锦防线也不是没有弱点。但敌军如果真是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死磕,比拼的就是双方国力了。

到崇祯时期,国内农民起义大规模爆发,明军在关内疲于奔命国库空空如也,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比如松锦之战就是例子。洪承畴领兵13万解锦州之围,但由于崇祯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洪承畴消耗,所以在野战中惨败,导致锦州的丢失。这一情况跟秦赵长平之战是一样的。

500

洪成畴

赵国虽然有地利,但在这种不对等的消耗中仍然耗不过秦军。到崇祯末年,清军已经啃到山海关了。这本身已经不是关宁防线的问题,而是明朝内部的问题了。当明朝已经没有援兵向关宁防线补充,那丢掉山海关也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清军要入主中原,是否一定要夺取山海关呢?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不然清军也不至于从锦州一路啃到山海关城下。我们看地图就会发现,辽西走廊几乎是东北势力入主中原的唯一通道。

如果清军不从辽西走廊入关,就需要绕行千里从喜峰口进入中原。由于绕行区域不是崇山峻岭就是不适合耕种的游牧区域,清军想要补给必须从沈阳千里运输。这对于粮食产量并不高的东北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清军直到明朝灭亡也没有进入中原。吴三桂献出山海关,李自成在山海关之战中战败后才真正入主中原。

500

吴三桂

那么,有没有一个例子是没有攻破山海关就进入华北的呢?还真有。解放战争后期,东北野战军在消灭东北地区国军后就绕过山海关从喜峰口进入华北。这个时候傅作义不得已放弃山海关龟缩到平津一线。

东北野战军能打破这一铁律的关键不是生产力的提高,而是当时的华北并不为傅作义所有。东北野战军入关前,华北大部分地区已经被解放,东北野战军完全可以就地补给。如果傅作义死守山海关不放,山海关守军很有可能被围歼在山海关一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