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动态(76)——卫星通信领域的中美竞争

    2022年年9月份,中国以GW为代码,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了低轨卫星星座,总计12,992颗卫星。分别在距离地面590千米,1145千米的低轨道,频率范围为37.5GHz至42.5GHz,47.2GHz至51.4GHz。这就是中国的星网,轨道高度与星链差不多,但频率超过了星链的两倍。

    美国人的星链使用的是ka/ku波段,这是卫星通信最常用的波段,因此存在着信道拥挤的情况。

    而我国星网用的是更高的Q/V波段,干扰小,带宽大,速率高。星链下行速率34Gbps。银河航天发射过试验星,验证了采用Q/V波段的低轨卫星下行速率达48Gbps。可以预见,我国未来星网的速率只会比48Gbps更高。

    目前我国在轨卫星数量大概600颗。当这12992颗卫星打上去以后,卫星数量将暴涨20倍。

    2023年7月9日,我们发射了一颗实验卫星。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是不亚于AI的新技术革命。

    我国星网组网工程应该就在未来的两个月内进行了。首发意味着星座激活。计划在两年内要将申请的12,992颗卫星发射20%;5年发射70%;7年内发射完毕。毕竟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给出的规定,到了时间点,如果组网工程没有完成,则申请的轨道位置不予保留。亦即颁发的执照作废。

    我国卫星通信组网工程是个什么场景呢?那就是未来两年发射2600颗卫星。相当于每天都要发射3.6颗。风雨无阻节假日无休,拼命打卫星的场景。比马斯克的星链还要恐怖。

    而7年后的2030年,12992颗卫星将部署完毕。相信根据中国的执行力,只会提前不会延后。

    星链的42000颗,中国星网的12992颗,加起来超过5万。

    这还不算,中国还有个上千颗的G60民用互联网卫星计划,也被国际电信联盟批准了。

    【资料来源,“奥卡姆剃刀”微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