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在知道所学能有什么明确用处的职高中学习,效果肯定会不好吗?
客观的学习能力,是我们应正视而不能太主观地去面对的。
学习兴趣与志向的不同,也是我们应客观面对并加以适当的顺应、疏导的。
入职高,只要是学生的自愿之选,便可能是一个学生鉴于自己当时状况的一个阶段性选择,在这样的阶段是应该允许学生一一已届初中毕业、已须自考虑未来成长、即将彻底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学生一一作这样的选择,并应提供相应的机会的。
职普并重,本身并没问题,只要社会和办教育者把它们都作为阶段性的学习来考虑,只要社会和办教育者在两者间铺有同等的基本人文教育甚至相等的人文教育,只是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专项培养上有所不同,就无须太加焦虑和顾虑。
要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在一个并不十分明确知道所学能有什么所用的普高知识教授环境中学习,效果肯定就好吗?如果不是“上大学”这个说法撑着,这些学生们真的都能在学习专门知识时有兴趣上的支撑?真的都能有被兴趣、被所志向的技能所激发的主动学习动能?还不是可能在一片迷茫中背课本记知识点,在家长的耳提面命、不断提醒中懵懂前行?还不是在高中毕业后,在大学中会对专业一片迷茫甚至懊恼?
要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在一个知道所学能有什么明确用处的职高知识教授环境中学习,效果肯定会不好吗?至少在一个自己当时愿致力的专业中学习,能深知这一专业的所需和自己需要作的切实学习,能知道自己的实际兴趣和极需努力所在,从而至少知道知识的学习和丰富方向,并受此牵引或激发,在有更具体、详实的目标下,在更可能有兴趣作陪伴的情况下,一路广学或深学知识啊!
请别把职高搞成一个低档的学习阶段!如果这样,真会限制、砍削学生高中后的选择,使职高变成逼仄其人生的一个选择。
让我们看到高中阶段本就是学习阶段的学生的选择期,在这一阶段先试选择一下职业方向和不选择职业方向,应该有很大甚至巨大的区别吗?普高毕业以后还不是要选职业方向,在普高毕业以后再选职业肯定就更好?普高三年的一些专业知识一定要在普高里、在这三年学习才成?
社会永远需要的是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人,永远需要的是能对社会有实际贡献的人,而不是长衫客!
如果我们还背诵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并极看重读书的形式性内容一一比如在普高读还是职高读,那么这读书也就是读书而并不是什么真正学知识了。如顺应此,那么,这教育岂不就是读书外加个课堂再加个老师,岂不是形式高大、盛大的读书班的组合或者说集成,与学知识有关,但这学知识不过是个名头了?这样的教育难道是社会所需要、所希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