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下沉市场消费状况研析

一、前言。

下沉市场,指三线及以下的城市、县镇、农村地区所组成的市场。覆盖范围大、分布较为分散是下沉市场的基本特征。

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为下沉市场爆发奠定了物质基础。2015年起,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涌入尚不被看好的三、四、五乃至十八线城镇,在带动其网络和物流设施完善的同时,打开了下沉市场奔涌的闸门。数年间,市场格局悄然改天换地,一些传统头部品牌后知后觉,纷纷躬身入局,开辟下沉市场这一片蓝海。特别是疫情后,一二线中产、小资人群的消费行为愈发谨慎,传统市场竞争环境激烈、获客增量接近触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转移至下沉市场寻找新机遇,并为消费者带去原本缺失的各类商品与服务。

当前,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愈发重要,而下沉市场作为我国人口基数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增长潜力最强的消费市场之一,已成为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本文将从下沉市场的消费规模、消费者画像、消费特征、消费潜力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解读各大品牌新“淘金圣地”的独特魅力,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相应预测。

二、下沉市场分析。

1、消费规模巨大,增量空间广阔。

5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及各城市统计公报)

500

202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万亿元。其中,一线城市为5.02万亿元,占比11.4%;新一线城市为9.64万亿元,占比21.9%;二线城市为8.48万亿元,占比19.3%;下沉市场(三线城市及以下)达20.83万亿元,占比47.4%,拥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规模。且与一二线城市发展成熟的市场模式相比,下沉市场仍可以称得上是一片蓝海。

500 

从人口来看,下沉市场人口规模在全国占比约64.2%,达9.06亿人(以2022年末计)。人口覆盖地域包括约三百个地级市、三千多个县城、四万多个乡镇、六十万多个村庄,虽然消费者不如一二线城市集中,开发难度略高,但对大部分快消类行业来说,仍可用接受范围内的成本创造可观的用户市场增量。

2、消费者偏低收低消,中青年为主力支出。

500 

(数据来源:相关机构公开资料)

下沉市场人群收入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大部分收入偏低,超过75%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消费能力上限不高,具有性价比的产品明显会更受欢迎;二是各收入区间分布较均衡,除5000元+外,其余四个收入区间占比相近,未明显集中于某一档;三是收入差距较小,人群消费水平、价格偏好相对接近,更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设计。

500 

下沉市场人群在快消品类上的月均支出以500-1000元居多,其次是500元以下,二者合计占比接近60%,表明该类人群消费力普遍不高,这与其收入水平有直接关系。而月均支出在1000-2000元、2000-3000元、及3000元以上的消费者虽然占比不高,分别为22.1%、11.7%、6.7%,但其消费总额却并不比低消费人群少。此外,随着下沉市场消费者收入不断提高,消费升级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中端消费人群或有望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

500 

从下沉市场人群的年龄段占比来看,中青年占比最高,36-50岁、25-33岁占比分别为30%、22%,该年龄段往往消费力、消费需求较强,且包含了大量从一二线回流的人群,构成下沉市场购买力的中流砥柱;此外,50岁+人群也有较高比重,达27%,体现出银发经济在下沉市场中的重要性;0-24岁人群相对较少,仅占比21%,与近年生育率持续下降有一定关系,但由于养育观念改进,其总支出可能不降反升。整体来看,各年龄段消费品皆有着不错的市场机会。

3、消费特征较为显著,有钱有闲注重社交。

据统计,下沉市场人群中70%以上拥有或直系亲属拥有房产,无一二线城市的过多房贷挤压消费;且该类地区物价较低,生活压力偏小,居民往往有一定积蓄,可在能力范围内进行适度消费。

消费时间方面,不同于一二线的快节奏工作生活,大部分下沉市场人群的工作时间、压力较少,有充裕的休闲娱乐消费需求。

有“钱”有“闲”的下沉市场群体,有着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特征,即对价格较为敏感。这点从其月收入、支出中不难看出,所以商品促销、折扣等活动往往能赢得下沉市场消费者青睐。与之相对,单品价格过高的商品较难在该市场打开销路。

500

(数据来源:相关机构公开资料)

最后,下沉市场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即熟人社会。从消费者对商品信任度来看,“线下店查看”对应自己亲身获得的信息;“询问熟人”、“熟人推荐”对应从熟人获得的信息,仅此两类的信任度超过50%,充分体现了下沉市场与一二线市场的差别:一方面,下沉市场消费者注重线下实体店铺带来的即时消费体验;另一方面,其对熟人信息的高信任度,亲友、邻里之间的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消费意愿与熟人社交挂钩,这也是社交电商、社群电商和社区拼团在下沉市场大获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

4、可支配收入增长快,消费潜力更深更广。

5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以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例,2019-2022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皆高于城镇居民,两者率差分别为1.2%、2.6%、2.6%、2.3%。从具体金额来看,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城镇居民收入为农村居民收入的2.64倍;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城镇居民收入为农村居民收入的2.45倍,差距进一步缩小。皆表明以农村居民为代表的下沉市场拥有更深更广的消费潜力。

5、依托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走高。

500

(数据来源:QuestMobile)

下沉市场的持续开发,既离不开网络设施建设,也带动了移动互联网在消费人群中的普及。据统计,2014至2022年,农村网络零售额从1800亿元增长到2.17万亿元,扩大了11倍。用户量方面,2019年以来,下沉市场用户在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占比不断提高,由56.5%增长至2022年的60.6%;与之相对,一二线用户的占比整体下降。而下沉市场人口在我国总人口占比为64.2%,因此未来数年其仍有数千万级的增长空间。

6、国家政策。

2023年7月,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20条措施》,其中,从开展绿色家电/建材消费下乡、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等方面活跃农村消费,推动乡村承接更多城镇消费需求,提高以农村居民为代表的下沉市场消费能力。

8月,商务部会同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等9部门单位印发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完善县域商业网络设施和业态、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推动县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丰富农村消费市场、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等7项重点任务,持续推动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务下沉以及农产品上行,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商品服务等短板弱项,重点在“四个进一步”上下功夫,确保到2025年,建立起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和消费提质良性循环。

三、市场趋势。

1、高端品牌争相融入,加速改写市场格局。

近年来,专注一二线市场的各品类高端品牌纷纷放下身段,投入下沉市场。以茶饮行业的喜茶、瑞幸为例,皆在丰富自身产品矩阵、适应当地消费力的基础上大力执行下沉策略。据统计,今年Q2喜茶新增约300家门店,大多集中在三四五线城市,与中低端连锁品牌、本土特色品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一方面使下沉市场的竞争度再次提高,另一方面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商品选择。

2、用户增长逐渐放缓,由增量向增收转变。

历经众多行业、特别是电商们以巨额补贴换取增量的市场策略后,下沉用户增量峰值已过,增长速度只会越来越低。对电商平台来说,补贴让利并非长久之策,为了维持正收益,大多品牌正逐渐转变策略,从追求增量到追求增收,专注深挖用户需求,以性价比、物流、服务等为消费者带来新的利益点,带动其消费量和消费品质的提升。

3、社交消费仍为主流,运作形式有待完善。

由于下沉市场人口流动模式较为固定,难以产生像一二线城市的大量外来人口、外来文化,因此其“熟人社交”关系长期内将延续,以社交为基础的消费仍会是决定下沉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类似“拼团”“好友助力”等形式的玩法已渐渐让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实际作用也早已大打折扣,亟需创造、更新熟人社交的形式以适应市场变化。

4、乡村振兴持续发力,县域崛起强势联动。

下沉市场主要可分为两块,一是以三四五线城市为代表的县市市场,二是包括广大乡镇的农村市场。目前,我国已实现了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但农村消费环境上还存在着商品种类不够丰富、物流配送成本偏高等问题。因此,近期相关部门发布《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在未来着力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来持续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崛起,实现下沉市场消费力的进一步释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500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