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五大发明
自“四大发明”之说普及后,国人一直在努力寻找“第五大发明”。有人说是“汉字”,有人说是“针灸”,有人说是“陶瓷”,有人说是“杂交水稻”……但在1993年,这项殊荣属于王洪成和他的“水变油”——据王本人介绍,只要把一种特殊的母液,按1:10万的比例加到普通的水中,配制成“水基燃料”,即可用这种燃料代替汽油用于发动汽车,成本仅为汽油的千分之一。
该年1月28日,《经济日报》刊登了一篇4000余字的大半版文章,热烈称赞王洪成的“水变油”技术:“王洪成的发明对奔小康的中国意味着什么?对被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所困扰的整个人类意味着什么?有专家说‘无论用什么溢美之词都不过分’,而其中情绪较冷静的人的声音,则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了。”并质问国人:“为什么1983年就问世的发明成果,9年后的今天仍未正式传入使用?为什么如此重大、足以改变中华民族命运和人类文明运行轨道的发明,至今未能得以推广?……广大读者也许能提出十万个‘为什么’。”“晚一天开发王洪成的发明成果,人类就多一天犯罪。”
在《经济日报》之前,“关于王洪成骇世惊俗的发明,大到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到哈尔滨日报、大连晚报, 已有不下十几家新闻单位进行过或多或少的报道。”其中,无疑以《人民日报》的报道所产生的影响力为最大。1992年8月14日,《人民日报》第4版刊文赞扬王洪成:“哈尔滨科学技术开发中心工程师、青年发明家王洪成近几年获得5项国家专利。他发明的膨化燃料等技术,已被应用到汽车运输等行业,经测定,节油率为44.84%,节能效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2年12月13日,更是在第1版刊文高度肯定王洪成的“水变油”技术:“一种高效廉价的水基膨化燃料最近由国防科工委高级研究员王洪成研制成功。10毫升这种膨化药剂加一吨水经40秒种反应后,就可变成一种新型高效燃料,经鉴定,其热值可达16410大卡。”
在1992-1993年间,至少有80家以上的中央、省市报刊称颂过王洪成,说“他的出现,把人类历史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洪成时代开始了”、“上下数万年的发明都不如王洪成的发明伟大”
该年1月28日,《经济日报》刊登了一篇4000余字的大半版文章,热烈称赞王洪成的“水变油”技术:“王洪成的发明对奔小康的中国意味着什么?对被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所困扰的整个人类意味着什么?有专家说‘无论用什么溢美之词都不过分’,而其中情绪较冷静的人的声音,则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了。”并质问国人:“为什么1983年就问世的发明成果,9年后的今天仍未正式传入使用?为什么如此重大、足以改变中华民族命运和人类文明运行轨道的发明,至今未能得以推广?……广大读者也许能提出十万个‘为什么’。”“晚一天开发王洪成的发明成果,人类就多一天犯罪。”
在《经济日报》之前,“关于王洪成骇世惊俗的发明,大到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到哈尔滨日报、大连晚报, 已有不下十几家新闻单位进行过或多或少的报道。”其中,无疑以《人民日报》的报道所产生的影响力为最大。1992年8月14日,《人民日报》第4版刊文赞扬王洪成:“哈尔滨科学技术开发中心工程师、青年发明家王洪成近几年获得5项国家专利。他发明的膨化燃料等技术,已被应用到汽车运输等行业,经测定,节油率为44.84%,节能效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2年12月13日,更是在第1版刊文高度肯定王洪成的“水变油”技术:“一种高效廉价的水基膨化燃料最近由国防科工委高级研究员王洪成研制成功。10毫升这种膨化药剂加一吨水经40秒种反应后,就可变成一种新型高效燃料,经鉴定,其热值可达16410大卡。”
在1992-1993年间,至少有80家以上的中央、省市报刊称颂过王洪成,说“他的出现,把人类历史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洪成时代开始了”、“上下数万年的发明都不如王洪成的发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