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分级诊疗,把医疗卫生机构沉入基层,提升一线医护人员的水平

【本文来自《建立一个让绝大部分人都能看得起病的普惠医疗体系,才能提搞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认为要想建立一套让绝大部分人都能看得起病的普惠医疗体系,首先要力推的就应该是切实做好分级诊疗,实现全科医生的广覆盖,并对病患进行初步的筛检。而大型医院,医疗中心除急诊外,不再接受初诊病人。

目前基层大部分都设有社区卫生所,卫生院,而且这些机构都是政府在投入。让他们成为病患进入医疗环节的入口,不需要额外增加多少投入,只需要不断培训,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就好了。

通过全覆盖的基层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一方面定期为居民开展体检,早发现,早干预,治病于未治;另一方面把绝大多数无需过度干预的病症通过便捷,经济的手段处理掉。这样做可以极大的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让大型医院集中于处理转诊上来的疑难病症,而不是处理一般的头疼脑热或阑尾炎之类的毛病;还可以降低全社会医疗费用的投入,避免目前大量出现的过度治疗问题。

当然,这套体系针对的应该是绝大多数的公费和各类公立医保的病人。自费或自己参加了某些商业医疗保险的病人,他愿意多花钱,想一步到位看“名医”的,也可以。要么去私立诊所或医院,要门将现在三甲医院普遍设立的“特需门诊”给独立出来,并且将所有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的定价都按照美国商业医院的方式定价,充分考虑给医生的高薪和医院的盈利,让这些出得起钱,也愿意掏钱,愿意看个感冒都要照一下CT的人为医院建设和发展掏钱,减轻财政和广大普通患者的负担。

公立的,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保基本,治未病。将小病留在基层,将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患者。并且在医疗服务和药品定价考虑公益性,切实降低医保和患者的负担。

私立的,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差异化供应,在医疗服务和药品完全按照市场化定价,不考虑公益性。让优秀的医生和优秀的医院有与其技术和名气相匹配的高收入。

医学界有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大家一生病就往大医院跑,医生忙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来给你安慰和帮助?就算治愈了,患者的体验也都是很糟糕的。强制分级诊疗,把医疗卫生机构沉入基层,提升一线医护人员的水平,让这些一线的医护人员做好绝大多数病患的安慰和帮助工作,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这是成本最低,最快的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的办法。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