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退影响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因而在实施延退时,应尽可能考虑得全面一些

【本文来自《延迟退休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两年前,我曾经谈过延迟退休问题:

“就业会不会更难?养老金领取会吃亏吗?年轻人生孩子会没人带吗?这是《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关于延迟退休的报道中,所提到的“延迟退休三大焦点”[1]。

这三大焦点中,前一个是就业问题,后一个是人口问题,只有中间一个才是退休本身的问题。

《经济参考报》的报道印证了笔者的观点:中国延退实施之所以有难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延退问题与就业问题、与包括带孩子在内的照看家人问题搅在了一起。因此,在延迟退休实施时,就需要对实施延退可能对就业、人口等方面的影响有全面的认识,并相应采取措施。”

延退影响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因而在实施延退时,应尽可能考虑得全面一些。

拿延退对就业的影响来说,延退对临近退休的大龄劳动者的影响,已经有所考虑,并准备通过延退“小步调整”来应对[2];延退对年轻人就业总量的影响,也已经考虑了,结论是影响不大[3]。但除了总量外,延退还会影响年轻人的就业结构。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剧增,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年白领就业难日趋突出,年满35岁求职难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加上不同类型单位受疫情负面影响的差异,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时更多地考虑“稳定”。上海有关研究机构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毕业时,选择体制内就业(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的比例,从2015年的33.6%上升到2020年的42.9%,特别是选择“公务员”的比例从5.3%上升到12.4%[4]。今天的年轻人退休之日,应该也就是延退“小步调整”到位之时。延退的实施,可能会使他们选择就业时,更加倾向中年失业率低的岗位。

再看延退对照看家人的影响。以婴幼儿照看为例。延退对退休人员照看孙辈、进而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已经有所考虑,并准备通过延退“小步调整”及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来应对[5]。但我觉得还需要考虑得再全面一点。婴幼儿照看服务涉及两方面,一是有没有人照看,二是不同照看方式开支的差距。现有的幼儿园与托儿所多为日托;若父母一方每天只需工作8小时、周末正常休息,日托足以应付;若父母双方都经常加班(特别是令人筋疲力尽的“996”式加班),就算有日托,孩子还是离不开家人的专门照顾。如果祖辈已退休、有养老金,出于亲情,由他们照看孙辈、子女的支出远低于相应的市场化(非普惠)照看服务(如保姆或私立托儿所幼儿园)开支。正因为如此,在筹划何时生育时,相当一部分年轻夫妇会考虑上一辈何时退休,如果退休年龄(特别是女性)大幅提高,则会对生育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1] 《聚焦延迟退休三大焦点》,《经济参考报》2021年3月22日。

[2] 同上。

[3] 同上。

[4]李秀玫、向橄叶子、桂勇:《在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之间——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态度的变化》。

[5] 《聚焦延迟退休三大焦点》,《经济参考报》2021年3月22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