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去西方中心很重要,但艺术上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本文来自《任何一种新文化兴起时都是粗糙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风语者的呢喃
  • 你的理解可能偏激了,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是欧美流行文化的强势,这里并不是说西洋音乐不好,而说的是文化的标准变成了唯一,去西方化并不是消灭西方,而是去除“唯西论”,让各个民族、各种文明都能展示自己的风采。
    西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除了自身文化的魅力以外,还包含着文化背后的资本支撑,曾经艺术工作者面临着要生活还是要艺术的灵魂拷问,市场决定你的艺术能不能被认可,这当然没有错,艺术家也要吃饭的,但是也要看到市场的局限性,当市场被垄断在一群利益集团下时,市场反而影响了艺术家的发展,甚至生存。比如,近些年娱乐界流量明显的群魔乱舞,都成了资本洗钱最好的投资。
    我不是刀郎的粉丝(粉丝这一词恰好是资本对用户的画像),也没有觉得你是在找刀郎的麻烦,只要是好的作品都听、都喜欢,刀郎新专辑的成功是流行音乐、传统曲调和传统古典文化的巧妙结合,简单点就是“中西结合”,也是你所说的传统曲调没有现代载体很难传播,但是也要看到刀郎这次的“中西结合”跟以前大家所说的中西结合大有不同,从乐器、曲调、歌词、意境和具象化,都是浓浓的中国古典美。
    所谓传统音乐不好传播,恰恰相反,当今西方音乐同质化严重的时候,很多西方艺术家都在寻找新的音乐元素,传统音乐是最感兴趣的部分。看看大型运动会的表演,各个国家为什么都要想尽办法表演自己特有的文化呢?
    相比其他国家而言,我们拥有传统文化的巨大宝藏,当然也有很多糟粕,这就需要我们现代的中国人去挖掘(好词好调就发扬光大,坏词好调就改词)、去创新,传承好我们的宝藏,少给后人一点糟粕。
    最后,想想以前的“中西结合”为什么不受欢迎?想想被认为“土”的凤凰传奇和刀郎在这个时代会被大家喜欢和传唱?背后的时代背景是值得思考的,时代变了,很多东西在校正,很多东西在回归到自己的位置。

  你的看法与很多事实并不相符,估计是你只把眼光放在很狭窄的音乐领域内了。政治上去西方中心,这很重要,但艺术上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我喜欢的民谣音乐来说,美国是西方的中心,但美国民谣在世界上没那么突出的地位,你想去中心,可问题是中心在哪里?希腊、凯尔特(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布列塔尼、加利西亚……)、犹太、巴斯克、Andes(南美)、拉脱维亚等等,都是民谣音乐非常有特色和作品丰富的风格,这里面有的是与具体的西方国家有关,有的则根本不属于西方,甚至有的风格(Medieval)是横跨很多西方和非西方国家的。你这是把政治观念代入到了音乐领域,这样思维是不合适的。

  西方的核心国家确在有的音乐领域影响力更大,比如摇滚、流行、古典,但绝不是所有领域都这样,在没有事实上西方中心的领域去中心化,那是空谈。

  而且“音乐同质化严重”这个说法,也应该是你只针对特定音乐风格的看法(是不是只根据国内情形作的结论,这一点我还不确定——你所关注的这些领域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我都不是很熟悉)。

  我在这里给“坐看云起时”回复时提到了一些巴斯克民谣,如果你不熟悉建议去找些听下,世界上的音乐,不是我们一般人想象的那么贫乏。

  对古代传统音乐,你说的挖掘(改调、改词等等),我不大看好,因为我知道的所有国外民谣,这种尝试大多不大成功,反而是基于形式上另起炉灶创新的更容易成功。而极个别的对古代曲子的“挖掘”成功,也是有条件的。

  而这种条件,我们不具备:这些国家都是历史上家破人亡的类型,始终受尽欺凌而从未有强大的时刻。最好的民谣音乐,往往就是这种长期的悲惨境遇逼出来的,长期稳定祥和的大国是不具备这样的客观条件。这也是美国民谣不能在世界民谣领域有统治地位的原因所在。

  我们前一阵有过古风音乐热,流觞曲水的《起战歌》、《弑梦计》、《倚醉》就是很出色的创新成功例子,这不是对传统已有东西的简单修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