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官场生涯绯闻两连击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旁有堕钗横。

                                                                                                        ——欧阳修《临江仙》

以上这首词是欧阳修一生中颇具争议的一首,为什么要说争议呢,因为涉及到古代文人的风流韵事,众所周知,宋词之得以流传至今,是与李唐时期创立的官妓制度有关。宋沿袭李唐旧例,将从事演艺和准色情服务的女性编入一种特殊的户籍,即乐籍。这些女子必须在官府的酒会、节日娱乐活动中侑酒、歌舞助兴。许多脍炙人口、传颂至今的宋词大部分是写给这些女性的,或者干脆就是以这些女性的口吻来填词。这些诗词有个专用名称——艳词!

以上这首词据传就是欧阳修为一位官妓即兴题写的,两宋时除了官妓之外,社会上还有私营的娼馆青楼,官僚大户人家也有家伎。自古文人风流乃韵事,赵匡胤登上帝位以后,“杯酒释兵权”,从此重用文人,默许甚至鼓励官员享乐,享乐之风弥漫。欧阳修所处的宋仁宗时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士大夫提供了享乐生活的条件。当时有官妓制度,歌妓陪酒时唱的歌大都是文人填的词。在如此世风士风影响下,欧阳修不能例外,这是风气使然!既然是风气使然,大家都觉得是很平常的事,那为什么欧阳修给官妓题个词就引来非议甚至是影响了仕途呢?事情当然不只是题词这么简单了,背后是北宋朝堂的政治斗争!欧阳修一生的的两次绯闻事件皆因此而起。

一、艳词也有错?

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作为北宋年间的大文豪,又为改宋初以来的浮靡文风,倡导发起了一场文化大革命——古文改革运动。

500欧阳文忠公

 

500唐宋八大家多位都官至中枢

 

作为一代文豪,欧阳修有一个宋时文人士大夫共有癖好——擅风情!而且欧阳修赏花、赏月、赏佳人,与他的艳冶词一样是北宋官场尽人皆知之事。

提到欧阳修此人,我们一般都会想到他的散文《醉翁亭记》,写作背景是宋仁宗时的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先后被贬官,欧阳修则因上疏分辩而被贬到滁州,在滁州任上寄情山水,实际上蕴含着矛盾苦闷,苦闷不仅因为新政失败,政治失意,也因为陷入乱伦绯闻。

这个绯闻是怎么起的呢?

绯闻与他的外甥女有关,欧阳修的妹妹带着亡夫张龟正前妻生的女儿张氏寄住娘家。张氏长大后由欧阳修做媒嫁给了欧阳修族兄之子欧阳晟。欧阳晟任虔州司户,任满赴京述职,途中张氏与仆人通奸,事发后,被交到开封府右军巡院鞠勘。此时的开封知府杨日严恰好是在益州任上因为贪赃枉法遭到过欧阳修弹劾的。

杨日严心想,欧阳修这下算是栽在自己手里了,假公济私说的就是这类人。当然这件案子很快引起了其他心怀鬼胎的人耳朵里,嗅觉灵敏异常的谏官钱明逸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事情很快就被捅到了朝堂上,这时候的说法已经被演化成了欧阳修与外甥女有私情!据说他们的证据就是欧阳修的另一首词《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间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开封府经过审讯,张氏承认了当年十几岁的时候就与自己的“舅舅”欧阳修有私情(多半是刑讯逼供)。审案的开封府右军巡判孙揆(欧阳修的支持者)认为张氏的说法过于荒唐,只追究张氏犯奸事,不愿枝蔓牵连,这案子没办法朝着朝堂上欧阳修政敌们希望的方向发展了。

于是宰相贾昌朝令三司户部判官苏安世复勘,宋仁宗又担心贾昌朝、陈执中也趁机假公济私排挤欧阳修,于是派了自己的内侍王昭明去监审,事实上朝堂上这帮政敌确实打算借艳词把这件案子办成铁案,看到赵官家派了王昭明来监审,苏安世们更是喜不自胜,原因就在于在欧阳修出使契丹的时候,王昭明以宦官身份作为副使曾经遭到欧阳修的冷眼,苏安世认定,这位王公公也是他们一路人。

500“狸猫换太子”宋仁宗赵祯

不料这位王公共颇为正直,就事论事,对苏安世罗织的罪名持反对意见。

昭明在官家左右,无三日不说欧阳修。今省判所勘,乃迎合宰相意,加以大恶。翌日昭明吃剑不得!

王公公给欧阳修讲起了公道话,不要打量着借这么件没影的事情就想借机整欧阳修一顿,王公公是官家身边的人,自然代表官家讲话,这下苏安世懵了,只好维持孙揆的原判,不敢再说张氏与欧阳修有私情,只弹劾欧阳修曾用张氏的资金买田产立户一事。

语连张氏之赀,券既弗明,辨无所验。

最终,欧阳修由河北路转运使贬到滁州知州。

欧阳修到了滁州后,给仁宗上谢表自辩:

伏念臣生而孤苦,少则贱贫,同母之亲,惟存一妹。丧厥夫而无托,携孤女而来归。张氏此时,生才七岁。臣愧无蓍龟前知之识,不能逆料其长大所为。在人情难弃于路隅,缘臣妹遂养于私室。方今公私嫁娶,皆行姑舅婚姻。况晟于臣家,已隔再从;而张非己出,因谓无嫌。乃未及笄,遂令出适。然其既嫁五六年后,相去数千里间,不幸其人自为丑秽,臣之耳目不能接,思虑不能知。而言者及臣,诚为非意,以致究究于资产,固已吹析于毫毛。若以攻臣之人,恶臣之甚,苟罗纤过,奚逭深文。

他在谢表中说,他生而孤苦,少则贱贫,同母之亲,惟存一妹。当年妹妹丧夫而无托,携孤女而来归,自己不能忍心拒之门外,况且也无法预料这位七岁的小女孩长大后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当时帮她们买田产置房产也是人之常情。现在追究责任,实在是深文罗织。他说:

尝列谏垣,论议多及于贵权,指目不胜于怨怒,若臣身不黜,则攻者不休。

他迟早是要被贬黜的,只是未想到攻击者找寻的借口竟是丑秽之事。杨日严、贾昌朝、陈执中和苏安世等人之所以要用绯闻来整欧阳修,是因为欧阳修写了不少艳词,给人的印象是很风流好色。

 

500醉翁亭记

 

那么这帮人为什么要整这位大文豪呢?这就是我们要提的此时北宋朝堂的背景。

此时正是宋仁宗庆历年间,新政失败,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等人尽数被贬谪,而欧阳修此时不知韬光养晦,仍然上疏仁宗皇帝道:

夫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数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此所以臣为陛下惜也!

欧阳修的奏章,惹来被他指为群邪的反对派大臣嫉恨,也就是贾昌朝、陈执中等中枢新势力。很快,政敌在他的冶艳词作与帷薄不修之事上大做文章,也就是我们说的艳词门事件了。

子曾经曰过:在哪儿跌倒就在那里再跌一次。二十年后,已经是神宗年间的老头欧阳修,再次因为绯闻事件被弹劾。

二、好人不能当?

时间来到了二十多年后的宋神宗熙宁年间,这时候宋仁宗已去,宋英宗又刚刚英年早逝,北宋历史上相对比较有作为的神宗赵顼初登大位。新皇登基,欧阳修却被另一件“丑闻”缠住了。

按理说新皇帝登基,会大赦天下,欧阳修的堂房妻弟薛宗孺因案被劾有罪,希望趁大赦天下的机会,拜托欧阳修将自己的名字列入被赦免名单脱罪,哪知道欧阳修不肯假公济私,这亲戚恼羞成怒之余,就在四下散布流言诽语,说欧阳修和儿媳妇吴氏之间有奸情。说欧阳修“帷薄不修”,闹得沸沸扬扬。

500“熙宁变法”宋神宗赵顼

 

这是欧阳修的第二次绯闻,由于薛宗孺与欧阳修的亲戚关系,外人认为可信度高,这种隐私谣言的传播速度很快。与庆历年间的艳词门相比,这件丑闻更加骇人听闻。据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引司马光《温公日录》记载:

郎中薛良孺,欧阳之妻族也。囊岁坐举官不当被劾,迁延逾南郊赦,冀以脱罪。欧阳避嫌,上言请不以赦原。良孺由是怨之,扬言于众云:“欧阳公有帷薄之丑。”朝士以濮议故多疾欧阳,由是流布遂广。

正好在那段时间,欧阳修在“濮议”事件中与宰相韩琦一道得罪了很多人,台谏派侍御史们攻击欧阳修,欧阳修自知得罪了很多人,连上五道札子要求外任,宋英宗未允。在这次事件中,欧阳修因为与国计民生毫无意义的“濮议”甚至得罪了朋友,富弼说他“忘仁宗,累主上,欺韩公”,两人从此绝交。

朝堂之上早对欧阳修满腹怨气的大臣更是幸灾乐祸的大肆传播。事情很快被蒋之奇听在耳中,他觉得实在有必要落井下石反戈一击。所以上殿单独向神宗皇帝弹劾欧阳修,希望以此表明自己与欧阳修划清界线。神宗皇帝当然不会相信欧阳修会做出如此龌龊的事情来,让他将证人找来当场对质。这种传闻本来就是无稽之谈,想要捕风捉影也无风影可捕捉。关于蒋之奇的倒打一耙,欧阳老先生只能怪自己遇人不淑了。

臣近为蒋之奇诬,奏臣以阴私事。前日再具札子,乞诘问之奇自何所得,因何踪迹彰败,乞差官据其所指,推究虚实。伏缘之奇所诬臣者,乃是非人所为之大恶,人神共怒必杀无赦之罪,传闻中外,骇听四方。四方之人以为朝廷执政之臣,犯十恶死罪,乃旷世所无之事,皆延首倾耳,听朝廷如何处置。惟至公以服天下之心。若实有之,则必明著事迹,暴扬其恶,显戮都市,以快天下之怒。若其虚妄,使的然明白,亦必明著其事,彰示四方,以示天下之疑。至如臣者,若实有之,则当万死;若实无之,合穷究本末,辨理明白,亦不容苟生。若托以暧昧出于风闻,臣虽前有鼎镬,后有斧钺,必不能中止也。以此言之,系天下之瞻望,系朝廷之得失,系臣命之生死,其可忽乎?其得已乎?

这件捕风捉影的绯闻最终是如何处理的,我们要看看少年天子神宗皇帝怎么反应。

神宗皇帝让彭思永、蒋之奇“分析所闻,具传达人姓名以闻”,蒋之奇供出彭思永,彭思永不说是谁传谣给他,只说:“帷薄之私,非外人所知,但其首建濮议,违典礼以犯众怒,不宜更在政府。”彭思永和蒋之奇都被贬谪。宋神宗“敕榜朝堂”,将此事公诸于众,替欧阳修辨明了诬枉。

蒋之奇弄巧成拙,被贬斥出京,而欧阳修的声誉也因此大受影响。

欧阳修人生中这些不是很光彩的境遇,与他自身的帷薄不修固然有很大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朝堂权力斗争的产物,艳词门事件是庆历新政以后新势力借机打击旧势力的体现,而所谓夺媳门事件则是“濮议”事件中得罪过多遭到报复的体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