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基地观后杂谈

荣幸获得观察者网组织的会员活动,这次参观华为松山湖和坂田基地,让我获益匪浅,即使只是浅显的讲解,也让我看到国际前沿科技的轮廓和一流企业的管理风貌,于是混合了自己知道的一些东西和感想,弄出一篇自己也不知怎么分类的东西。

一、华为印象

华为的形象在我心中一直是比较模糊的,虽然其创立于1987年,但二十多年来,中华为发展和我的生活并不相交,只记得其偶尔在新闻中出现,继而又沉寂消失,直到2009年,3G拍照发放后,“中华酷联”涌入通信商营业厅,广告铺天盖地,华为才进入我的视野。

对华为印象来源三个方面:

一个是自己使用其产品的感受,荣耀6,价格不算贵,漂亮、小巧、顺滑,唯一缺点就是系统没啥特色;荣耀耳机,号称“运动耳机”但根本没法带着其做激烈运动,舒适感差、连接质量差,音质一般,除了外观好看,一无是处。有B站UP主评价华为产品,除了其生态圈还不及小米,产品的设计、做工、易用性都居国内之首。

另一个是各类文章关于华为历史,做交换机起家,业务逐步扩展到整个基础通信领域,范围遍及全球,后来介入终端消费市场,合约机起步,3G辉煌,4G靠着研发甩开“中、酷、联”继续辉煌,后来介入能源、电力、交通、数字设备等基础设施产业;

还有就是新闻媒体,除了“孟晚舟事件”,华为的新闻一直伴随着争议:“加班文化”“狼性文化”“军事化管理”……,但思考一下,就知道企业本质是要求获取利润的,能做大做强,说明其文化管理是符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无法在市场生存的企业谈人性化毫无意义。而“孟晚舟事件”,则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中国人对华为的实力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那一场美国试图复制阿尔斯通的故智,把孟晚舟当做皮耶鲁齐,以此打压华为的闹剧中,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对符合国家利益企业的支持,看到了华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让我对华为多了一丝尊敬。

二、初识华为

没到松山湖基地之前,我以为会看到森严的门卫,严格的园区管理和安防设备,来去匆匆的研发人员和受训人员,但我看到的却是一座投资100亿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900亩的以欧式建筑为主的花园型基地。

500

在“三丫坡”瑞典建筑风格的培训中心里,堆满了各式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既代表着华为的审美,也代表着华为创始人对当年的记忆,还有华为对于自己的定义。

500

500

500

由于行程紧张,我们坐着小火车快速地穿过巴黎、海德堡、勃艮第等园区……,适逢华为家属开放日,静谧的环境中偶尔伴着孩子的声音,路边咖啡馆里,小女孩对着一个气球扑腾,所见所闻仿佛我们不是身处一家企业培训研发中心,而是在参观一座欧洲城堡主题公园。

在参观中发现,华为员工服装样式、颜色或许有不同,但无论男女上身都是长袖正装,男士下身西裤,女士下身穿裙装,女士都化了工作妆。一如松山湖基地各具特色的却又规整对称的欧式建筑和花园,是在统一指挥下的个性展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华为的管理文化。

在和华为员工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被美国制裁,导致发展受到很大阻碍”,说这话时,他们没有给人委屈求抱抱的感觉,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表明华为遇到困难而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

华为对事业部的命名也很有自己特色:军团,刚开始听到这个称呼,以为是华为企业文化在制度上的体现,但后来在沟通交流中,华为介绍华为主要客户后,就会明白这是华为选择的最适合的服务客户、拓展业务渠道的模式。其相比传统事业部,将客户按行业特点细分,权限更大,人才综合程度更高,对客户需求反应更为灵活。

三、华为与未来

我以为我在华为看到了未来,没错,就是未来。

未来,不是驾驶宇宙飞船,却干着大航海时代没什么本质区别的活。

未来,应该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有着质的飞跃。比如对于吃着生肉人类始祖而言,洞里火堆就是未来;对还在肩扛手提的人而言,轮子就是未来;对于梁启超口中的“老大中国”而言,工业化就是未来;对于80年代的我而言,无线通信就是未来……

那些漂亮的PPT,精美的视频,有趣的小模型展现的只是华为全貌的冰山一角,水面下的,更加专业的部分我们还没有机会看到,但这个号称“两个华为员工就有一个是研究人员”的公司,在强烈危机感驱动下,极度重视研发投入,将“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作为发展方向,特别是智能化,华为任正非认为“这个社会最终是要走向AI的!”,这个观点我也很认同,因为恐惧未来,而逃避技术发展是一种鸵鸟心理,毕竟人类现在所面临的环境、卫生、社会治理等问题需要科技来帮助解决,而且无法证伪的“外星人”和“黑森林理论”结合后,未来的地外威胁不是说不发展就可以解决的。

500

在第二天对华为坂田基地的参观中,我看到工厂中,自动机器人正在按照指定线路巡逻,随时读取线路上各类仪表数据,汇总到数据中心,形成报告。我从它身边走过,却发现我的行动路线、动作都在它显示屏上被记录;矿山、港口中,无人运输车辆根据路况选择路线自动行进,并根据系统对所有车辆的控制,减少车辆等待时间;中央信息管理平台(华为叫“驾驶舱”)可以监控整个城市、矿区或厂区的情况,及时反映危险、紧急状况,并随时接入多个视频端口,供人查看现场状况;同时还有机场里智能化机位分配、电厂里智能化能源生产和供给、矿井里自动采集、工业生产中自动识别不安全行为等诸多应用场景,华为开发的产品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节省了成本和能源、保护了员工生命健康的安全。

但另一方面这套系统的逐步应用也会带来数字化和AI伦理的忧虑:AI“天眼”或者MOSS化,AI取代人的岗位、个人数据滥用、赛博朋克世界中那些肆无忌惮的大公司。

500

但除了第一条是小说电影中想到但未发生在现实中的场景,其余都是世界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比如岗位会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出现和消失,纺织厂淘汰了家庭纺织业,竹编成了“非遗”,外卖干掉了方便面等;而个人数据滥用,也不少见利用他人户籍、身份信息,顶替上学、购买保障房的新闻和遇到买房第二天就一堆装修公司打电话的情况吧;至于大公司,当年东印度公司牛不牛,美国监狱企业够不够肆无忌惮?说到底,对数字化和AI的担忧不过是人类对自身个体能力和整体治理能力的担忧,不是因为没有技术进步,就不存在的。至于机器暴动吧,真有数字生命了,生命的首要目的是延续,并通过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活的地儿需要的资源都不一样,搞暴动干吗?而且数字生命本身无法进化,需要依赖人类才能进化,一如550系列从A到W,没有人类,数字生命即使出现,也只有两分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