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因技术缺失被“天价收割”的事屡见不鲜
【本文来自《突破国外长期封锁,国产核磁共振仪实现量产 》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核磁共振是利用磁场获取人体组织高清图像的尖端设备,现广泛应用于筛查早期病变。其技术含量很高,以3.0T设备为例,一开机就有相当于地球5万倍的磁场被释放。此前,该设备的国产率为0,我国每年在采购上的花费仅次于石油和半导体。由于迟迟没能掌握该技术,我们常被人“牵着鼻子走”。据称国内有一台机器出了故障,希望德国厂商进行售后时,对方却要求提前支付23万元的人工费,且不保证维修质量。不仅如此,因为故障关机会导致液氦蒸发,德国厂商还要求备好液氦,而这部分的成本高至60万元。尽管备感屈辱,但为了修好机器,我国不得不为这83万“敲诈款”买单。
历史上,因技术缺失被“天价收割”的事屡见不鲜。此前麦道公司与我国合作研发大飞机,核心资料惨遭销毁,几十年努力付之一炬;老美还靠独家的酶法提取工艺,率先将一类前沿逆衰物质产业落地,技术封锁的同时还开出2万元/克,和核磁共振仪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中科院和国内多项科研单位合作,研发核心零部件实现100%国产化,并取得124项专利。联影、东软医疗、宽腾医疗等国内企业,也先后推出国产核磁共振,成功将高达3000多万的进口设备打到“白菜价”,以1.5T设备为例,去年已经断崖式下跌90%以上,仅290万一台,现又降至260万。
目前,东软医疗已成功量产的3.0T磁体(900mm以上孔径),联影的3.0T设备已经抢占17.2%的高端设备份额,这也意味着我国在核磁共振的高端领域已经有了“双保险”。也难怪外媒坐不住了,纷纷指责我们在破坏市场秩序。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原来国内每100万人均“使用状态”不足西方1/5的核磁共振,也会在国产版本大规模落地后抢占更多份额,有望实现对国外老牌设备的反超。
据悉,美国纽约曼哈顿上东区AMRIC医疗影像中心,接受了国内联影自研的核磁共振设备。这是国内前沿医疗器械第一次进入纽约核心区,意味着国产高科技设备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