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 美国企业免费接手乌克兰全部国企?这把赢麻了

01资本世界

500

据央视网“小央视频”官方微博称,美国投资巨头贝莱德与乌克兰成立 “乌克兰发展基金”,将免费接手乌能源、基建、电网、农业投资,甚至全部国企。

500

贝莱德公司,又称“黑岩集团”,创立于1988年,股权结构复杂,管理着约8.59万亿美元资产,超过德国、法国GDP的总和,是世界上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之一,真正的富可敌国。

这家公司成立于冷战末期,它因动乱而生,也因动乱发展。表面上,黑岩集团的主要业务是私募股权、房地产、债务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对冲基金等。

实际上,它主要业务还应该包括主导重组。

其实,你也可以理解为国家重组。每次国家重组,都意味着暴利来临,例如未来乌克兰重建。

当全世界都在关注俄乌战争走向的时候,有些人却在密谋乌克兰重组。

国家需要重组吗?当然需要。一个国家,可能因为一场战争,或者一场金融危机陷入崩溃,如果没有外部力量介入,这个国家就会瘫痪。

把国家比喻成公司,那么破产重组即是这些国家避免瘫痪的唯一选择。

会有人接手吗?当然有!

战争危机、金融危机,于普通人而言,是无妄之灾,可对于那些主导国家重组的寡头来说,却是难得的“打捞”机会。

因为危机意味着资产贬值,意味着泡沫破灭。大浪淘沙,无数人恐慌的时候,正是华尔街之狼狩猎的时刻。

500

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那场剧变,成为斯拉夫人的噩梦,却成就了无数华尔街之狼,其中就有“黑岩集团”。

随后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东颜色革命,无不成为饿狼们的盛宴。

其实,纵观这一场场掺杂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围猎活动,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群狼进攻的路线。

第一步,圈定目标,用“民主”与否划定,想方设法把目标孤立,造成一种风雨欲来的压迫感。如果目标实行它们预设的“选票”制,那更好,可利用“舆论霸权”鼓动对立,从中挑选自己的代言人。没有人比华尔街之狼更懂选票政治了。

500

第二步,鼓动代理人向执政者发起冲击,给钱给弹药给舆论支持。

第三步,寻找导火索,没有就制造导火索。所有那些在他们内部屡见不鲜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他们攻击的借口。没错,就是双标!因为你不“民主”,所以你的问题不可饶恕,因为它“民主”,所以它的问题不是问题。

第四步,点燃导火索,通过代理人搅动区域和平,或军事冲突,或政治动荡。总之,把目标搞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如果代理人实现不了这一目标,华尔街之狼也不介意亲自上,各种NGO、情报机构,培训的培训,指挥的指挥,实在不行,美军还会撸起袖子自己干。

第五步,收割。经过战争或者动乱摧残,目标已是一地鸡毛,所有资产都一文不值,更多成了负资产。

各种国际评价组织会对这些国家的企业进行评估,级别一降再降。如果国家主权可以评级,这些机构会毫不犹豫地把目标国家评为垃圾。

世界有三大评价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总部都在纽约,它们最重要的业务就是对全世界的债务进行评价(包括企业债和国债),在评价的基础上,各种国际银行出台相应的融资标准。评价机构是资本市场的标配,同时也是资本收割的工具,它和国际银行结合,是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的必备组合。

通过降低评价,提高目标对外融资的成本,通过银行放贷,用一种看似公平的方式掠夺对方本就不多的优质资产,这就是资本市场制定的游戏规则,也是狩猎的重要手段。

500

一个国家要重建,需要大量资金、技术、设备,而这些在一片废墟的土地上是没有的,它们只有人口,或者说“奴隶”。

华尔街之狼不缺资金、技术、设备,它们缺奴隶,缺供他们长期剥削的高知奴隶。

于是,它们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了。

你们的国家已经被集权破坏,我是来帮助你们重建的。在代理人的带领下和舆论的蛊惑下,民众感恩戴德。

02纯情美利坚

不要以为舆论不可引导,别说乌克兰了,中文网就有很多人至今不相信贝莱德公司会赤裸裸地鲸吞一个主权国家的核心资产,认为这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500

他们认为,一是乌克兰的能源、电网、基建和农业投资等经济部门根本不是什么优质资产,战争早已把这一切打得稀烂,所以美国公司不可能要。即便要了,那也是大善人开粥棚施粥,功德一件。

二是乌克兰法律明文规定,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企业必须国有。所以,法律不允许乌克兰政府把这些资产卖给外国人。

三是这条新闻是俄罗斯媒体爆出来了的,不值得相信。

这些人的逻辑有些无厘头,如果不是单纯无知,就是彻头彻尾的坏。

对于华尔街之狼,多数人穷尽所有想象都无法形容它们的贪婪。

因为大家能想象到的,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而华尔街之狼拥有的,却是在总结了200多年殖民套路后形成的技巧。那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贪婪。

所以,认为美国对乌克兰没企图的人,只能说很傻很天真。

俄罗斯固然算不上光明磊落,但美国也未必纯真无邪。

其实,纵观历史,当我们总结这个过程,会发现,无论战争危机还是金融危机,背后的收割逻辑都差不多。

就金融而言,选定目标、造势煽动、引爆危机、同步加息、一地鸡毛、降息收割,几乎是后殖民时代屡试不爽的经典套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完美遵循这条线路。

华尔街之狼把手伸向亚洲,危机席卷了整个西太平洋,泰国、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自不必说,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也不能幸免。

500

危机中,韩国的外汇被洗劫一空,企业债务很快被降为垃圾级。在极短时间内,韩国股市暴跌70%,韩元贬值约三分之二。包括韩太集团、起亚集团等百强企业在内,大大小小的企业成批的倒闭破产;好不容易扛住的企业资本,则集体外逃。

大量企业债务被评价机构降为垃圾级,迫于资金压力,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救。

于是,华尔街之狼来了,它们向韩国,这个美国当之无愧的马仔伸出镰刀。

IMF要求韩国必须开放金融市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外国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从50%放开到100%。

借此,华尔街之狼大举进军韩国,通过收购,并购、二级市场等方式获得了很多韩国企业的股权。韩国八大银行的外资股份,均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韩国最引以为傲的三星集团,大部分股份也都落到华尔街巨头手中。

500

三星股东持股比例显示,普通股,外国投资者占比高达55%,其中大部分是美国资本,主要是美国华尔街的众多金融财团;优先股,外国投资者的占比更是达到了89%,韩国境内投资人和个人持股的比例为10%,大股东及关联公司占比仅是0.2%!

三星公司对韩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三星尚且如此,其他企业更无法幸免。

所以,今天韩国看似高企的人均GDP,其实背后都是在给华尔街打工,而且永无翻身之日。

这便是危机带去的改变。

美国对韩国尚且如此,又怎么可能放过乌克兰?

03又一场围猎

今天的乌克兰看起来一片废墟,但只要战争结束,恢复重建,是很容易重新崛起的。因为乌克兰的条件实在太好了。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更重要的是,这里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还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乌克兰人。

用地理位置优越举例。有人说乌克兰的电网已经没用了,这纯属扯淡。

乌克兰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高压输电线路电力企业是乌克兰电网公司,该公司由乌克兰能源部全资拥有,一度被视为乌克兰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望。

2021年乌克兰能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乌克兰的电力出口(27.79亿千瓦时)是进口(10.14亿千瓦时)的2倍以上,最主要出口市场正是欧洲。乌克兰的发电成本远远低于欧洲市场的电价,每年仅出口电力,就能获得数亿美元的收入。

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并没有彻底摧毁乌克兰的电网,不是俄罗斯仁慈,而是乌克兰电网同样关系到俄罗斯电力出口。

2017年,乌克兰电网公司与欧盟电网企业的联合体,欧洲输电系统签署协议,把乌克兰电网的技术规格从苏联-俄国标准修改至欧盟标准,事实上解决了乌克兰向欧洲送电的技术难题。

500

如此,乌克兰就成了俄罗斯与欧洲之期的电力桥梁。

这么一个关键环节,你告诉我乌克兰电网没用?

至于乌克兰法律问题,连韩国法律都能修改,为什么乌克兰法不能修改?

事实上,早在去年,乌克兰就已经掀起了私有化狂潮,大量公共资产被出售,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哈里伯顿等美国化石燃料公司也纷纷就经营乌克兰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展开谈判,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是这一切的主导者。

04尾声

在乌克兰重建问题上,贝莱德公司早已磨刀霍霍,它看似扮演了一个中介的角色,为乌克兰设计投资框架,为公共和私人投资者参与乌克兰经济重建和复苏创造机会。

实际上和IMF扮演的是同样的角色。

根据协议,贝莱德公司正式接手乌克兰的能源基建、电网、农业投资和全部的国企,而不需要向乌克兰支付任何费用;作为交易,贝莱德公司则需要帮助乌克兰还清债务。

500

对于这样一个看起来充满爱心的方案,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代表乌克兰人签了。

真是大聪明啊!

就这样,一场战争,一场危机过后,我们又要见证一段历史,一场盛宴呈现。

全文完,谢谢阅读。

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观云者”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