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杀一人以救世界,好吗?
新海诚的动画电影《天气之子》讲述了东京发生严重的天气异常,作为“晴女”的女主角阳菜如果牺牲自己的生命,则可以驱除暴雨、恢复晴天。阳菜起初选择牺牲自己,但最后在男主帆高的坚持下,两人选择放弃拯救世界,而是一起活下去。
《天气之子》表面上看只是个中二的爱情故事,这不仅体现在主人公不顾社会伦理的最终选择上,也体现在大量口号式的台词和激烈到让人不适的配音上——“不要管我们!”,“我们不会再要求什么,所以也不要从我们这里夺走什么”,“天气什么的,坏掉就坏掉好了!”在我家领导看来,这部动画甚至就不适合给小孩看。
不过,想想日本经济已经停滞了三十多年,那么拍出这样一部电影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影片主人公从没有得到社会的善待,甚至连一份正经工作都没有。男主是离家出走的学生,在东京这个大都会处处被警察盘查,被黑社会刁难,甚至沦落到睡街和捡垃圾吃;女主在母亲去世后为了养活年幼的弟弟只能打零工支撑着家庭,因为谎报年龄被发现丢掉工作后,差点成为失足妇女;大叔圭介开着破事务所,甚至连帆高都要剥削(每个月只给3000日元),夏美毕业即失业,求职屡屡失败。后来虽然依靠女主的超能力获得了收入,却必须以“神隐”(其实是死亡)作为代价。这样的一个东京,凭什么要求阳菜她们奉献、牺牲一切?
“牺牲”这个词,听起来神圣,但总让人觉得有点怕怕的。以前日本统治者要求日本少年们牺牲自己充当人肉炸弹,要求日本农村的少女们牺牲自己到国外当妓女来换取外汇(事见电影《望乡》),到现在中国的知识精英也提出了牺牲一代工人,牺牲一代少女。异口同声得像孪生兄弟。请问,凭什么要我牺牲?他们自己怎么不牺牲啊? 我一直认为,无论以什么名义,牺牲个体利益去换取另一些人的发展,谈起来堂堂皇皇,但肯定忽视了被牺牲者的尊严与人生。个人自愿为社会牺牲小我是高尚的,但社会强迫个人牺牲小我则是邪恶的!“杀一人以救世界”是个假问题。阳菜原本就没有牺牲的义务,造成大降雨的一直是异常的气候,大雨一直都存在,并不是因为阳菜最后得救才会降雨。如果需要牺牲女主来救东京(要我们接受被盘剥的命运),那就让东京淹掉好了。而且谁能证明,女主一个人的牺牲,就能拯救整个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的事!影片的最后,东京被淹没了大片,但日子还是一样过,对于内心成长的人来说甚至过得更好。
我很高兴日本拍出这样的电影,也很高兴看到日本年轻人不买房买车、不工作、不消费、不结婚生子。日本曾是中国人的恶梦。靖国神社里的200万恶鬼,他们的灵位虽然尚在,但我看是很难复活了。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曾要求和毛周单独密谈(还有基辛格,共4人),并要求严格保密。现在30年过去,他们的谈话已经解密,原来尼克松向毛泽东讲:美国现在还不能撤出亚洲,因为,如果美军走了,日本人就会插进脚来,这是中国和美国都不愿意见到的(大意)。而对于现在的日本年轻人来说,亚洲关他们什么事?东京又如何?“坏掉就坏掉好了!”
在经历了疫情和经济危机之后,未来的世界会越来越糟糕,天气极端情况也越来越多(话未说话美国就遭遇了超级龙卷风),总会有政客忽悠老百姓去牺牲。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回答?“坏掉就坏掉好了!”至于我们自己,我只能说,在做之前,要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