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方债的担心核心点在哪?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关于地方债务问题的对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作者其实没真正搞明白对于地方债的担心核心点在哪,事实上大部分炒作地方债议题的媒体/自媒体也没搞清楚,地方失败投资其实不是问题、如作者文章所说投资盈亏属于正常,而水司楼、关公像这些吸引眼球的事务其实也不是大问题。
核心问题在于风险,特别是经济下行期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具体而言可以细化为地方政府的支付风险和偿债风险。
具体分析一下:
1、狭义地方债,即地方政府的公债有风险吗?
没有,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债管理很严,典型例子如地方的专项债,财政部管。
2、之前被媒体关注的城投债,有风险吗?
有,但大多是因为政策变化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现相关政策已重新收紧(2017年50号文),新债理论上问题不大,已明确的历史遗留债务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
上面都属于地方债中的显性债务,即明面上的、账面上的债务,都不是大问题。
3、地方债的风险来源,隐性债务及或有债务
隐性债务,典型例子是地方政府的债务担保,比如出具担保函、承诺函甚至会议纪要对城投融资做隐性担保,又如承诺城投融资的债务由财政资金偿还,或者承诺承担偿债责任。
以及,历史上通过城投平台的地方政府举债,即融资端城投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不分,地方政府实际承担的债务到底多少没数。
例如地方政府以明股实债方式(比如固定收益承诺或者出具回购条款等)搞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营)或者产业基金。
最麻烦的是,上述通过城投等平台进行的金融操作,通常是加杠杆的。
因此,所谓地方债务的“雷”,主要在于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到底有多少没数,而且通过上述的金融创新,很多隐性债务属于政府“表外”的。
但是上述各种债务归根到底,通常还是以地方财政资金偿还的,当经济下行、中央政策收紧(2017年50号文)、地方财政没钱,那么地方政府暴雷就很正常了,所以很多地方政府拖欠工资、无力进行公用事业投入(比如公共交通),这就是地方政府的支付风险和偿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