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开电动轮椅上下班,是行为艺术还是是高压下的心理防御机制?
据广东台触电新闻报道,最近“年轻人开电动轮椅上下班”的视频引发关注。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相比电动车,电动轮椅价格更便宜不说,使用也更方便。有观点认为,这种行为不太妥当,应该把轮椅留给有需要的人,“年轻人做做运动,走走路更好”。
律师指出,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并没有禁止非残疾人使用电动轮椅,但是这种行为不应该被提倡,因为电动轮椅本身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残疾人士出行,如果大量非残疾人士使用电动轮椅,会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安全隐患。
据健康时报报道,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曹大刚表示,年轻人对于电动轮椅的热衷,是内心需要被关爱、被照顾需求的一种反应。
他指出,心理学上“觉察性退行”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觉察性退行”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是指当一个人在生活或是工作中出现某些状况,产生焦虑等情绪时,采用一些可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或冲击的行为,希望退到一种被人呵护,被人照顾的状态。电动轮椅成为了心理防御的物品。
他介绍说,电动轮椅的“自主操纵感”也是可以缓解焦虑情绪的一种机制,当代年轻人长期处在高压、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难免会出现“驱动力”的缺失,而电动轮椅不需要外力即可完成操控的机制,让使用者有较好的操控体验得到满足感,从而缓解焦虑。同时此类现象属于阶段性表现,当内心需求得到满足时,此类现象就不会大规模出现了。
东南大学交通安全专家顾大松告诉北京青年报,商家鼓励健康年轻人乘电动轮椅上路行驶,属于虚假宣传,甚至是在诱导消费者违法。“现在网上炒作的这些,我觉得属于‘行为艺术’了”。
观网小伙伴,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