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我想加北约,北约:不!你不想
当地时间7月11日,北约峰会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出席了此次峰会,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让乌克兰加入北约。但显然,北约的领导层不认为乌克兰应该现在加入北约。
北约的会议公报上写着,“乌克兰的未来在北约……当盟友们都同意且条件都满足的时候,我们将会向乌克兰发出加入北约的邀请。”至于是什么条件,怎么才能算盟友们都满足了,公报并没有写出来。
从目前来看,北约的态度还是比较连贯且明确的,乌克兰可以为了北约的利益在战争泥潭里继续打滚,北约也会支援一些技术装备,但是指望让乌克兰现在就捞个名分,变成北约的一员,那实在是想多了。可以说,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以来,北约的态度就是这样的。可以管北约要武器,然后让乌克兰出人出血,但绝对不会提供安全保障。
否则就意味着北约阵营与俄罗斯这个有核国家的直接冲突,这就像一战一样,萨拉热窝的枪声最终触发了军事集团间的集体防卫条款,世界大战一发不可收拾。在这一点上,至少北约核心领导层成员们都是心理有数的。
泽连斯基最近很喜欢说这么一个词,“事实上”(de facto)。他强调,乌克兰已经“事实上”是个北约国家了,现在使用着北约提供的武器,接受着北约的军事训练,分享着北约的情报信息。但“事实上”和“法律上”是两码事,当讲出“事实上”三个字的时候,大家应该心里都有个数,那就是并没有在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只是特事特办,所以才会出现一个“事实”。
从道德上讲,这么做事是一种渣男行为。北约国家不断PUA乌克兰,让他们愿意为北约,甚至就是美国的利益而牺牲,但又不想给个名分。这属于国际政治中的上车不买票,而且这种PUA还在继续。
在此次峰会上,北约领导人同意推进乌克兰的入约申请,不要求乌克兰履行“成员国计划”了。这是个北约于1999年启动的项目,其要求申请国改革社会上层建筑,使其符合北约的要求才能入约。
但“成员国计划”本身就是一个北约核心国家集体虚空造牌的行为。大多数核心国家在1999年以前,就已经加入北约了。这种条款写出来,明摆着就是要欺负后来者,让他们付出更大的政治利益,交出更狠的投名状,才能获得“黑老大”的保护。
现在北约用简化流程来钓着乌克兰,实际上是在说,你看我已经让步了,只要你以后继续好好表现,那就有希望加入北约大家庭,我都让步了,你再生气就是无理取闹了。不得不感叹啊,北约领导层真不愧是一帮PUA大师。
但是这种PUA行为,也会对组织的凝聚力产生负面影响。为什么现在很多东欧前线国家,比如波兰,都在要求让乌克兰尽快加入北约?因为他们也在担心,作为北约边缘国家,自己的安全利益会不会被牺牲掉?今天你牺牲了乌克兰,明天会不会牺牲我们这些后加入的?
中立地讲,对于像波兰这样体量的国家来说,对乌克兰的援助虽然算不上是砸锅卖铁,但也是尽力而为了。但相比之下,北约里的富哥们,并没有达到“尽力而为”的程度。很多好东西都是藏着掖着的,甚至不愿意把工业体系部分转为战时生产体系。这当然是一种不公平,让你出钱都抠抠索索的,哪天兄弟真要出事了你会出力吗?而北约的东欧边缘国家,只有看到了乌克兰入约成功,北约的集体安全保障落实了,才能算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那么现在对于北约领导层,就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让乌克兰入约,极大概率会导致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这个风险大家都承受不了。不让乌克兰入约,那么无法向边缘国家证明,北约的安全保障一定会在有事的时候全力运转,这会破坏北约内部的团结。
从长远来看,乌克兰危机已经发展成今天这样了,战后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也大大上升了。但指望乌克兰在短期之内加入北约,可能性不大。有些网友认为,因为乌克兰危机北约越大越团结,已经赢麻了。但我觉得反而不是这样,这次危机恰恰暴露出,北约成员国各有各的利益诉求,但很难达成统一。
可以说,这就是国际组织的复杂性,大家都有不同的诉求,所以队伍大了人心就容易散,人心散了队伍就更不好带了。